淇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关系,与其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伴而生,不如说是你赖我生,我以你名,相成共荣。穿越历史的长空,淇河更像一位充满眷眷情怀的守望者,伫立岸边,一面深情地目送着大运河远去的白帆,一面敞开胸怀热情迎接远方的来客,缥缈中一曲《高山流水》在两岸辽阔的天空回荡,空灵、情挚、意切、悠远,依稀太古重逢。
大运河文化又称“京杭大运河文化”,是以黄河流域文化为核心,与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共同融合而形成的独特江河文化,并紧密与中原文化相承续。大运河文化因大运河的开凿而肇源,属于运河文化,但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运河文化”。因为世界上人工运河众多,凡有运河的地方就有运河文化在生长,而大运河文化只属于中国。换句话说,只有中国运河才称得上“大运河”,这不仅因为其开凿最早,而且规模最大,流经最长,文化最丰富。中国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比世界著名的苏伊士运河长10倍,是巴拿马运河的二十几倍,世界称“大”实至而名归。
作为河流,淇河与大运河的历史交汇始于隋朝。而作为文化,大运河与淇河的历史交融则远溯汉魏。众所周知,我国大运河始建于春秋,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在漫长的岁月里,大运河主要经历三次大的兴修:第一次始于春秋末年,吴国在今扬州附近开运河引长江入淮河,史称邗沟;第二次是隋朝“开邗沟,自山阳至扬江”“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人”字型隋唐大运河;第三次是元代把“人”字型隋唐大运河取直为“一”字型,形成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的模样。从严格意义上讲,吴国邗沟尚称不上中国大运河,而元代取直工程当属“修缮”范畴,只有隋朝“开邗沟,自山阳至扬江”“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创版”中国大运河,而这个“原创版”在古淇水卫地则肇源于堪称“创世版”、与古淇河根脉相承的“曹魏运河”。
殷商时期,古淇河与古黄河交相辉映,一起流淌在鹤壁这一古淇水卫地南部区域。据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考察,春秋时期淇水在今浚县淇门一带汇合清水南流,而后改向东北,与今天卫河河道相仿,最后在今汤阴县西南五陵镇北部注入“禹贡大河”,这是一个诗经文化灿烂的时代,卫、、邶“三风”和步互答,交相辉映,唱响淇水卫地。晋定公十八年(公元前494年),由于黄河泥沙淤积在浚县淇门附近,阻挡了古淇河向东的河道,于是,“河徙南注,清水渎移”(《水经注·清水》)。古淇河在淇门附近向南直接汇入古黄河,断流的淇河故道就是《水经注·淇水》所说的白沟。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为进攻袁尚盘踞的邺城解决粮草运输问题,在淇河口下大枋木筑堰,“遏淇水东入白沟”,把淇河重新改入其故道。与此同时,曹操在浚县境内开挖运河,实际是对白沟的疏凿改造,是为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前世。由此可见,大运河与淇河千里相会,本非“萍水相逢”,而是缘定“前生”,说相逢,是重逢。在古淇水卫地,隋朝大运河的“原创版”原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曹魏运河”的华丽升级版。
淇水汤汤,千年守望,在历史的交汇处最终“永济”于隋唐大运河,这更像历史早已埋下的伏笔,只等一个联通互通汇通而天下一统的文化大时代的到来。大运河在沟通物质交换的同时,促进的是不同区域文化的交流交融,以黄河文明为中心,把东南文化、江南文化、齐鲁文化、江淮文化、黄河文化、燕北文化、西部文化、商卫文化等等,历史地融会在中国传统思想悠久的时空里,形成了包容、统一、扩散、开放、凝聚、向心的大运河文化特质。大运河文化因淇河文化而更加丰盈,淇河文化因大运河文化而更加多姿,并挽手大运河文化“走进一个大局面”。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给功不较多。”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建立于隋文帝时期,位于今浚县大伾山北麓的黎阳仓,就是大运河“运”来的大粮仓,这项古代国家战略工程,具有备战备荒、平抑粮价、供应官需民食的重要功能,一直沿用至北宋,蕴含着中国古代先进的行政管理文化和战略文化,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重要体现,也见证了古淇卫大地发达的农耕文明。
沧海桑田,今天,当年大运河的碧水白帆虽已不在,水天中也远去了艄公号子的回响,但千年大运河积淀在鹤壁这片古淇卫大地的厚重文化犹在,深情眷恋这方热土、共同守望淇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共有精神家园的使命担当者犹在,千年大运河文化与淇河文化的相成共荣,更能生出一种新文化。2014年6月,2500岁中国大运河梦圆多哈,黎阳仓遗址作为遗产区之一,一同被列为世界遗产。鹤壁浚县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和中国运河文明的重要代表。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鹤壁市被列为大运河文化带拓展区,浚县被列为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紧密对接国家方案,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体系,《浚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浚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横空出世。围绕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强市战略部署,以融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打造民俗文化品牌为主线,到2025年,浚县将打造成全国民俗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讲好鹤壁的“大运河故事”,建设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以文兴鹤,赋能鹤壁高质量发展,千年大运河更加焕发青春光彩。淇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正一起高高挽起双臂,唱响新时代的大风歌。仿佛中,远古飘来的《高山流水》正幻化成曲比阿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回荡在运河岸、淇水畔……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