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论文 > 正文

浚县民间会社组织发展状况探析

作者:陈 娜   来源: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3-04-04   浏览:

摘 要:浚县民间会社是在民间信仰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原始神落组织,正月期间,人们自发结社以歌舞等形式,拜神,祭祀,表达对社神、火神的崇拜,又驱邪避凶,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浚县会社有浓郁的特色和价值,成为当地红火的民间文化活动,在村社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是中原多元文化的浓缩,是中国春节文化的历史缩影和集中展现。

关键词:浚县;会社;正月古庙会;社火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属鹤壁市管辖,地处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诗经·卫风》中吟唱的“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顿丘”就在这里。浚县古城历史悠久,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浚县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遗风延续发展,形成了浚县民间文化的独特风貌,孕育出了当地灿烂的民俗文化。规模宏大的古庙会就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应运而生,其历史之久,历时之 长,影响之广,堪称“中原第一古届会”。正是古庙会这个重要载体,造就了浚县民间会社这朵美丽奇葩。

何谓会社?“会”是指聚集进行的游戏娱乐活动,如庙会、灯会,后引申为一定目的结成的某种团体或组织[2]。所谓“社”,最初是指某种空间聚落,就是中国古代村落的雏形。后来,与此同时,“社”也被用来指上古以来的村落土地神及其相应祭祀活动。“社”还被用来指称村落当中的民间组织,比如按职业、爱好、年龄、阶层、性别和特殊日等结成的基层群体[3]。因此,简单来说,会社是指在中国乡土社会城乡各地节日庆典期间,承载和组织群众娱乐活动、仪式信仰活动的民间组织。

一、浚县民间会社的历史脉络

浚县民间会社与浚县正月古庙会相生相伴,春节期间,会社组织民众进行社火展演,朝山拜佛,将正月古庙会推向高潮。专家考证认为,浚县正月古庙会形成于大伾山大石佛雕凿的后赵时期。庙会因庙而生,因庙而兴,随着大伾山、浮丘山上新庙会的兴建,前来祭祀神灵佛祖的人逐步增多,促进了庙会的大规模发展,进而民间社火不断发展起来,民间会社应运而生。

明朝时期随着碧霞宫的落成,民间会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浚县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繁盛,朝拜碧霞元君成为会社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对浚县会社的繁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浚县浮丘山碧霞宫自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 年)始建,历时21 年,浚县民间会社也在此时发展成熟。从那时起,浚县会社组织形成规模,至今,在整个豫北地区占有重要地位。

浚县会社在清朝中期已很盛行,并且得到了官府的认可。浚县顺河街的花船玩会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至今会首还保存着清光绪年间的4块银质奖牌,这些银质奖牌形如葫芦,薄如粉皮,有六七厘米长,上有一“赏”字,“赏”字上方有“正堂陶”字样,陶即当时浚县县令陶珙(见图1)。“赏”字奖牌充分证明了在清朝时期社火已经形成高潮,并且会社组织得到了官府(县衙)的支持。

图1花船会社光绪年间获得的银质奖牌图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会社的管理工作,于1952年成立了“浚县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政府的重视使浚县会社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浚县会社组织以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为由被强行取缔,使其发展跌入了寂寞冷落的低潮[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会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0年以来,县政府曾在正月古庙会期间举办了三届民间艺术节,使民间社火得以保护和繁荣。浚县民间社火于 2008 年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近年来,正月庙会期间连续举办社火表演大赛,使社火表演达到高潮,民间会社组织日益得到重视。


浚县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社火品类分布情况


乡 镇   数量(个)       各社火品类情况


伾山办事处

15

秧歌 11 家、盘鼓 4 家、舞龙 1 家、狮子 9 家、武术 8 家、花篮 2 家、腰鼓 4 家

浚州办事处

9

秧歌 8 家、花棍 1 家、花篮 4 家、腰鼓 1 家、二夹弦 1 家、担经挑 1 家

产业集聚区

2

盘鼓 1 家、秧歌 1 家、高跷 1 家

屯子镇

24

秧歌 22 家、高跷 5 家、狮子 6 家、武术 2 家、花棍 4 家、花篮 3 家、腰鼓 8 家、二夹弦 1 家、花船6 家、怕老婆顶灯 1 家、竹马 1 家、担经挑 1 家

新镇镇

24

秧歌 19 家、高跷 4 家、狮子 9 家、武术 6 家、花篮 3 家、腰鼓 6 家、怕老婆顶灯 2 家、王大娘钉缸 2 家、花船 2家、抬阁 3 家、跑马匹 1 家、小唱 4 家、背阁 2 家、蹦杆轿 1 家、舞龙 1 家、担经挑 2 家、军乐团 1 家、竹马 3 家

白寺乡

13

秧歌 13 家、高跷 1 家、狮子 4 家、武术 3 家、花篮 2 家、腰鼓 1 家、担经挑 1 家、花船 1 家、小唱1 家

善堂镇

12

秧歌 11 家、高跷 1 家、狮子 1 家、武术 2 家、花棍 1 家、花篮 8 家、腰鼓 1 家、花船 2 家、二鬼打架 1 家、担经挑 1 家、军乐团 1 家、竹马 1 家、小唱 1 家

卫贤镇

14

秧歌 12 家、狮子 4 家、武术 2 家、花棍 1 家、腰鼓 7 家、小唱 2 家、花篮 3 家

小河乡

16

秧歌 15 家、狮子 3 家、武术 3 家、花篮 6 家、腰鼓 8 家、抬阁 2 家、小唱 2 家、花船 2 家、军乐团

1 家、背阁 1 家、竹马 1 家、担经挑 1 家、蹦杆轿 1 家

王庄乡

6

秧歌 6 家、花篮 2 家、腰鼓 3 家

卫溪办事处

16

秧歌 11 家、高跷 4 家、狮子 7 家、武术 3 家、花棍 2 家、花篮 1 家、盘鼓 5 家、背阁 1 家、竹马 2

家、舞龙 1 家、花船 2 家、二鬼打架 1 家、担经挑 1 家

黎阳办事处

11

秧歌 10 家、盘鼓 4 家、高跷 3 家、狮子 1 家、武术 1 家、腰鼓 3 家

 


资料来源:浚县文化馆———2013年浚县民间社火深度普查报


截至2013年末,全县共有会社160多个,分布于浚县县城及周围的一些乡镇,这些会社多年来一直承袭着传统习俗,组织社火表演,涉及品种有狮子、武术、高跷、秧歌、花船、竹马、背阁、腰鼓、盘鼓、舞龙、花篮舞、蹦杆轿、担经挑等近20个,有着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民俗特色。

二、浚县民间会社的组织运行

浚县正月古庙会从正月初一持续到二月初二,一个月的会期,社火表演是高潮。为了保证社火节目的质量,从年前的一个月开始,各会社便开始起会,准备相关事宜。古庙会期间的正月初八和正月十五的下午是各社火队的游街预演,初九和十六是社火表演最为集中的日子,特别是正月十六的规模最大。从早上七点开始,四邻八乡的社火队齐聚县城,组成浩浩荡荡的社火表演队,初九上东山朝拜玉皇,在吕祖祠门外平台上表演,十六上浮丘山朝拜碧霞元君。上山出演的会社最多时达到70多家,参演人员达4万多人,观众数十万。

浚县民间会社是民间自发的传统娱乐和信仰组织,主要以村为单位,个别有以企业为单位。一般情况下一个村落或社区组织成立一个会社,如果经济实力较好的话,也可以组织两个会社,如东街社区便有东大街火神圣会和东后街社火会两个会社。

浚县160多个会社其组织构成大同小异。一个完整的会社由上千人组成,组织首领称为会首,会首主要是那些在当地名望较高,有威信,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能在村委会中任职,会社村落神事管理系统与传统村落基层政权村委会是两套组织系统,不能互相交叉,不过村官们可以参与和支持会社活动。除大会首外,会社还有副大会首以及小会首组成的会首委员会,副大会首只有一个,小会首有七八个,多的时候有十几个,其中有几个是常务会首,小会首由大会首指定。会首也都有一定的任期,一届会首的任期为1~3年,有时候一年一换,有时候两三年一换,机动灵活。任期满后便再重新推荐或轮流由名望较高的人担任。除了大会首和小会首之外,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来负责出会的后勤工作,人员的合理分工是上会成败的关键因素。

会社每年的服装、道具、演员工资等都是一大笔开销,为了维持会社的正常运行,就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作保障。到了每年的年关,会首就会召集动员会,把小会首分成组,开始下去跟老百姓交涉,深入到各家各户收会钱,会钱的捐赠遵从自愿原则。每一个村的社火套路都是祖祖辈辈口传身教延续下来的,也都是由一些热爱和热心文化的人去继承和发展的。各会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组织的节目类型上,狮子、武术、高跷、秧歌、花船、竹马、背阁、腰鼓、盘鼓、舞龙等各式各样。

浚县会社组织作为一个组织管理完善的群众自治的民间信仰组织,是当地特色文化的代表。通过对其组织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可归纳出浚县会社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会社组织的自发性

浚县民间会社作为一个民间信仰组织,是民众自发的为筹备正月的社火演出而形成的民间组织。

2.会社组织的季节性

会社组织是依托于春节等传统活动来进行民间信仰活动,平时大家忙于务农或外出打工,正月前夕便自发结社,筹备社火演出。

3.会社组织的非营利性

会社组织的资金全部来源于民众和企业的自愿捐款,其用途主要用于购买服装道具和组织社火会的演出,资金去向公开透明。

4.会社组织内部的平等性

一个完整的会社组织由大会首、小会首和演员等组成,在会社内部只有任务分工的不同,没有职位的高低。

5.会社组织的稳定性

会社的参与人员基本上都是本村村民,每年春节的正月初八、初九、十五、十六,是会社出会的固定时间,在这个时间点里,他们到固定的地方,依据固定的路线进行社火表演,迎神赛事,人神共乐。

三、浚县民间会社的功能与价值

(一)社会文化功能

浚县社火不仅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涵盖了很丰富的文化信息,如社火人物的脸谱、社火的唱词、社火所表现的故事等,都印记着浚县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另外,浚县社火形象的表演,艳丽的服饰和道具又体现出极高的观赏价值。浚县会社文化承担着历史文化的记忆和传承,拥有积极的社会文化功能。

浚县会社分布广,规模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社火满足了民众最根本的需求,民间群众自我表演、自我欣赏、自我娱乐、自我陶醉。人们习惯于通过它来表达欢乐、恭贺、喜庆、热闹的情绪。社火表演的主旨大多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宣扬孝道,诚信和睦,崇尚英雄和正义,社火表演也是勇敢才艺、团队精神,生命力的充分张扬,玩社火有利于形成祥和、安定、团结、安定的社会气氛,社火的传承发展对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文化素养和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经济功能

浚县自古以来便具有四通八达的水运交通,淇水、卫水、黄河三大著名水系流经过这片古老的土地,汇集了四方商贾,八方来客,带动了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1.浚县会社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会社依托于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有“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之称的浚县正月古庙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保护传承下,立足提升品位,丰富内容,硬件设施日益完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赶会者有4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10.37万元,综合收入2亿多元”。2011年,浚县正月古庙会共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3.5亿元。2016年,共接待游客600万人次,综合收入5亿多元。浚县会社举办的社火展演作为正月古庙会中最大的亮点,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浚县会社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

正月古庙会期间,正月初九和十六时浚县会社组织的社火展演使庙会达到高潮,吸引着周边市县及来自晋、冀、鲁、皖等省数万民众,高峰期时有30多万人。每年春节刚一过,“上山”便被提上日程,上山之后,年轻人逛逛街市,买买东西;老年人烧烧香,拜拜心中的神明,为儿孙祈福,寄托着对来年的美好希望。看社火已经成为周边民众每年春节必备项目之一,一饱眼福,感受民俗,感知年味。

四、会社组织的变迁与传承

浚县会社经历了上古虞舜至周朝时期的孕育,东晋后赵时期的萌芽,明清时的成熟,以及新中国成立至现在的兴衰更迭的曲折期,经过了400 多年的发展,历经变迁与传承,其性质也由古代的“娱神”转化成现代的“娱人”,形成一种人神共乐的局面。

(一)会社组织的变迁

传统的会社主要以村落为单位,正月期间自发结社,推举会首,组织社火演出,而近些年出现了以企业为单位的会社,如2003年河南环燕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河南环燕轮胎社火队,参演人数达200余人。其次,会社在节目内容上也进行创新,引进了新的项目类型,如浚州办事处秦李庄二夹弦文艺会已经把太极拳、太极剑等新的活动项目纳入社火演出;东大街火神会新增格格组;魔术表演也走进了会社节目中。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民间会社的管理与引导,会社往年出会上山的顺序都是靠抢,社会秩序较混乱。近些年来,政府通过对各会社的排列次序、行进时间、表演时间、表演场地等外部层次问题进行管理,为其营造了一个合理有序的和谐出会氛围。

(二)会社组织的传承与发展

浚县会社是纯民间、原生态的,承担着历史文化的记忆和传承,拥有积极的社会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但是就目前浚县民间会社的发展态势来看,浚县民间会社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困难问题,传承情况不容乐观。

首先随着商业文化的不断渗透民间会社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一些传统习俗日渐发生变化,特别是现代娱乐形式的增多,传统娱乐活动逐渐被代替,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大不如前。其次颇有造诣的老艺人因年岁已高逐步退出表演舞台,有的相继谢世,一些绝技难以传承,而年轻的社火演员还不能挑起传承发展的大梁,青黄不接,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参加人数的下降,使节目内容逐年萎缩。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审美需求提高,对社火表演的兴趣愈来愈淡漠,一些艺人外出务工,参加演出机会越来越少,会社传承面临很大困境。

会社应该是一种集体传承,对其发展我们应坚持三条路径:

1.信仰作为一条主线

会社起源久远,产生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薪火相传,鲜活着浚县的民间文化。因此,只要人们还保有对“社神”“火神”的祭祀,只要人们还有信仰作支撑,会社传承便不会断,人神共乐的局面便长久不息。

2.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会社的长久发展最根本的是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表演内容和道具的更新、组织的完善、技艺的传承以保证社火的文化内涵,面对青黄不接的现状,只有把人留下才有可能继续传承。“背阁、抬阁都是空中的表演,我今年已经79岁了,也是从‘上装’一路演过来的。村里人都很热爱背阁,只要还有人演,这门艺术就不会失传。”北街社区老会首孙书林说[4]

3.政府加强扶持引导

政府应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待会社等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保护与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认同息息相关,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针,将民间信仰纳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体系中,扩大浚县社火及会社文化的国内外影响力,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打造文化品牌,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

五、结语

浚县会社来源于民间,根植于民族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做好会社组织的传承和发展,将会带动和促进整个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弘扬和发展,也是对民俗文化库的有效补充。同时,作为群众参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浚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2] 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3] 王杰文.民间社火[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4] 马金章,张富民.浚县正月古庙会[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


作者简介:陈娜(1992-),女(汉族),河南省鹤壁市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

来源: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 第16卷 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