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访古

当前位置: 首页 > 淇河访古 > 文史资料 > 正文

大运河浚县段

作者:   来源:浚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3-05-06   浏览: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文化符号,蕴含着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文化基因和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大运河浚县段是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位于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河南段区域中心,开凿时间早,是大运河初创时期的典型代表,既见证了城市历史的沧桑巨变,又承载了璀璨丰厚的文化记忆,是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经浚县的大运河即卫河(永济渠)呈西南至东北走向,从浚县县境穿越而过。先后流经浚县新镇镇、小河镇、卫溪街道办事处、浚州街道办事处、屯子镇、王庄镇,全长约71公里。卫河(永济渠)浚县段始于东汉末年开凿的白沟,隋炀帝时开通永济渠,北宋时更名为御河,明初改称卫河并沿用至今,至20世纪70年代初断航,通航近1800年。历史上,该段运河一直是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建安九年(204),曹操为北邺城袁尚,兴建了“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的白沟水运工程。隋、唐、宋时期是向北部边防运输军队及军需粮饷的交通干线。元、明、清时期又作为京杭大运河的辅助通道向北京漕运粮食和建材等物资。在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北部边防、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农田灌溉等方面均发挥了重作用。卫河今天仍是海河水系的重要支流,同时在农田灌溉和泄洪排涝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运河浚县段基本保持了历史上卫河的原有风貌,是中国古代运河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