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2023-01-30
浚县古庙会起源于后赵皇帝石勒开凿伾山大佛时期,至今已有1600年历史,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活动贯穿整个农历正月,又称为浚县正月古庙会。庙会期间,社火表演精彩纷呈、非遗产品琳琅满目、风味小吃形式多样,吸引着山西、河北、山东等周边地区和数以万计的海外华人,日均吸引游客多达几万人,高峰期有50多万人,整个庙会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浚县古庙会规模大、会期长,文化底蕴深厚,浓缩了中国北方农历年俗的各种文化元素,是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有“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之称。鹤壁市以弘扬春节文化为主线,以浚县正月古庙会为依托,相继举办了15届民俗文化节,本届民俗文化节以“逛千年庙会·赏中原民俗·回老家过年”为主题,更是点燃了新冠疫情之后人们的归乡思“根”的“乡愁”,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年俗盛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与国际影响力,河南省鹤壁市应顺应时代的需求,把浚县古庙会打造成为中国年俗文化嘉年华,成为中国农民春节狂欢盛会。
一、把浚县古庙会打造成为中国年俗文化嘉年华的政策优势与时代机遇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注重活化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近年来,党和国家相继出台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2017年1月,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2021年12月,中央宣传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为未来五年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描绘蓝图。全国各地相继出台政策,强化投入,为传承、创新和活化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河南省相继出台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纳入十大发展战略,启动河南兴文化工程,深入挖掘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历史文脉,深厚底蕴,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推动河南文化产业进入加速发展的黄金期。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活化利用的顶层设计与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传承传统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最强音,包括浚县古庙会在内的民俗文化发展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二、把浚县古庙会打造成为中国年俗文化嘉年华的资源基础与市场条件
浚县古庙会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活动持续时间长,烟火气重、市井味浓,具有民间性、乡土性、淳朴性和地域性特点,体现了农民主体、中国年主线,是弘扬中国传统年俗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展示北方年俗风味、讲述中国年文化故事的“风水宝地”。浚县正月古庙会2004年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还被评为河南民俗经典。古庙会的重头戏浚县民间社火为国家非遗项目,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传统形式主要有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台阁和背阁、抬老四、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表演时锣鼓震天,热闹非凡,浚县被称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浚县古称黎阳,地处黄河故道,为河南省唯一的县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300多处,大伾山、浮丘山为古庙会主会场,大伾山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被称为“禹贡名山”,现有大石佛等国保级文物1处10项,省保级文物8处,历代摩崖题刻460余处,汉唐古柏400余株。大石佛高22.29米,依崖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00余年,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隋唐大运河永济渠贯穿浚县全境,全长约71公里,通航近1800年,沿岸运河遗产涵盖水工遗存、附属遗存、相关遗产三大类,被誉为隋唐大运河永济渠中遗产最为丰富多样的一段。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将鹤壁市列为大运河文化带拓展区,将浚县列为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黎阳仓是座依山而建的古粮仓,距今1400多年,总储量约3360万斤,可供8万人吃1年,是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国家官署粮仓。浚县古城南抱浮邱山之半于城中,西怀大运河,占据“襟山带河”的地理优势,城墙高峻坚固、构筑精细,素有“南京到北京,比不上浚县城”之说。除了社火,浚县古庙会上还会表演一系列杂技与杂耍等娱乐活动,大伾山脚下的泥咕咕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集中产地西杨玘屯村被称为“中国泥塑第一村”。浚县大平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牛派艺术更是深受人民群众喜欢,子馍、饸饹面、“吴二锅花生米”、梨膏糖以及王记铺牛肉、角场营元宵等传统美食传承了上百年,让游客赞不绝口。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火如荼,不仅在供给侧提供了丰富多彩、品质上乘的文化产品,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从需求的层面也引领和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热情和精神消费的活力,传统文化逐步融入现代生活,演绎中国年故事、展示中国年风采、体验中国年文化、享受中国年快乐日益成为每一个海内外中华儿女日益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去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围炉煮茶”火爆全网,是“Z世代”消费群体正在逐步从追“洋节”和“小资”情调转变到追求雅致的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情调趋势的生动体现,传统节日与节日传统成为年轻人越来越关注的“潮”,年俗文化市场前景广阔。鹤壁地处华北平原中部,中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距河南省会郑州半小时高铁路程、距首都北京两个半小时高铁路程,比邻环渤海湾城市群,面对着整个华北平原1.5亿的大客源市场,辐射内蒙古、山西、陕西、湖北和安徽、四川等邻近省份。
三、把浚县古庙会打造成为中国年俗文化嘉年华的路径方法与政策建议
(一)坚持顶级定位,实现高位发展。浚县正月古庙会与山东省的泰山庙会、山西省的白云山庙会、北京市的妙峰山庙会,被公认为华北地区四大庙会。由于浚县正月庙会起源早,时间长,规模大,民俗味浓,又被公认为“华北第一古庙会”。把浚县古庙会打造成为中国年俗文化嘉年华需要有大视野、大格局,才能有大作为、大影响。浚县古庙会发展年俗文化得天独厚,市场定位要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辐射海外,省政府应该支持鹤壁市政府把浚县古庙会打造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北方年俗文化重镇,河南省乃至中原地区文化新地标,与北京年俗文化、天津年俗文化形成华北地区三足鼎立之势,成为中国北方年俗文化的代表性文化精品。
(二)积极对接国家相关政策,争取纳入国家层面的文化发展战略。浚县地处黄河故道,古运河文化遗存丰富,目前规划建设的国家五大文化公园居其二。浚县为“华夏儒商始祖”端木子贡故里,儒商文化之根在浚县,儒商文化之流源于浚县,鹤壁可以对接大运河文化和黄河文化国家公园规划建设战略,把“儒商始祖”文化打造成鹤壁国家级文化地标,与浚县古庙会相得益彰,扩大在全国乃至海外华人中的影响力。河南省文化资源相对集中在郑、汴、洛三市,再加上豫北的安阳,浚县作为河南所拥有的五大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河南段的重要节点城市,地处黄河故道,同时也是古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大运河文化和古黄河文化,浚县完全可以成为连接安阳与郑、汴、洛文化片区的连接带或衔接点,成为河南历史文化重要的节点城市。
(三)做好区域协作,打造传统文化“探源”“寻根”的重要一环。安阳殷墟甲骨文是中国文字之源,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贯穿南北,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省姓氏文化、寻根文化特色明显,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觅祖”,山东曲阜孔子故里等,浚县古庙会的年俗文化如何与周边这些文化资源、文化活动和文化品牌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相得益彰,开展精准定位、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共同在华北地区形成民俗文化“万花筒”,是需要认真论证的一个问题。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是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的“乡愁”,浚县古庙会打造中国年俗文化“制高点”,可以有效拉动华北地区乃至国家年俗文化吸引力、消费力和影响力,成为中国北方传统文化“探源“寻根”的重要增长极。
(四)做好空间布局与项目谋划,提升年俗文化展示空间与活动品质。一是从地域上拓展活动地域。大伾山、浮邱山是浚县古庙会的中心,但是浚县古庙会不仅仅局限在此两座山及周边地区。据史料记载,浚县在西汉时期就有社火表演,古时的浚县是村村有庙,庙庙有会,俗称“三里一集,五里一会”,社火最鼎盛的时期有接近150个社火班子,可以说浚县村村有社火,七里八乡的群众人人都能在社火表演中露两手,鹤壁淇县、鹤山区等其他县区广大农村也都有过年表演社火的传统。可以在鹤壁全域规划年俗文化活动发展地域,包括淇县朝歌古城、淇滨区淇河两岸、太行山深处的传统古村落。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约120个,20多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淇县、鹤山区太行山深处部分传统村落保持着明清民国时期的石头建筑风格和传统山村肌理,生产生活方式传统、民风淳朴,是年俗文化展示与相关活动开展的理想区域。二是从内涵上,以年俗文化为主线,全面展示中原地区、华北地区古村古镇传统民俗文化。从资源形态上包括社火表演、守岁祈福等民俗文化的各个层面,从产品形态上涵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从业态形态上,包括特色小吃集萃、传统工艺品展销、传统戏曲表演、文化场景再现、文化古迹游览、民俗活动体验等,以年俗文化为主线、以浚县当地民俗文化为主体,拓展民俗文化区域广度和民俗历史沿革长度,广泛吸收、聚集全国各地的年俗文化、民俗文化形态和产品项目,打造豫北、中原乃至中国年俗文化、民俗文化综合体。以年俗文化为主线,把鹤壁浚县打造成为全国各地民俗技艺竞技场和民俗产品集散地。三是从设施上,可以规划建设年俗文化博物馆、产业园、体验园、主题公园和主题街区。以浚县古城为中心,依托沿运河、沿淇河和太行山深处星罗棋布的传统古村落,在鹤壁全市布局点、线、面、体结合的年俗文化静态展示与活化传承基地体系。四是从品味上,挖掘文化资源、提升展示水平,培育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浚县古庙会要体现农民主体、乡土特色、区域风貌,体现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与精髓,要注意价值引领,摒弃糟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守正创新,打造中国年俗文化精品。要保持民间性、突出市井味、提升烟火气,推进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衔接,活化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好中国年俗文化故事,推进浚县年俗文化生活化、品质化、品牌化,丰富人们的节日生活与精神世界,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浚县古庙会成为海内外中国人精神向往的年俗文化盛宴。
四、把浚县古庙会打造成为中国年俗文化嘉年华的保障措施与支撑要素
(一)加强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鹤壁文化资源丰富,史前考古遗存星罗棋布、淇河《诗经》文化璀璨夺目、传统古村落特色鲜明,古都朝歌、古称黎阳、子贡故里、鬼谷子云梦山隐居地、孙思邈五岩山隐居地、大运河、黎阳仓,各种非遗项目,不胜枚举,种类繁多,但缺乏主线或主题。以浚县古城为基点、以古庙会为依托、以年俗文化为主线,把古都、古城、古镇、古村落串起来,形成中国年民俗文化大主题,与淇河《诗经》文化、大运河文化、儒商鼻祖子贡故里等“国字号”文化元素结合,不失为一个重要的选项。鹤壁近年来连续成功举办了数届中国(鹤壁)食品产业博览会、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中国(鹤壁)樱花文化节等展会节事活动已经有了较强的影响力,可以突出这些展会届时活动的文化元素与传统特色,形成年俗文化产品的有益补充。鹤壁市可以重新摆布文旅资源,加强资源整合与顶层设计,浚县古庙会打造成为中国年俗文化嘉年华,培育在海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国字号”文旅品牌。
(二)加强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鹤壁文化资源众多、资源特色明显,尤其是民俗文化更是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在豫北乃至整个中原地区、中国北方都有重要影响。要加强大伾山、浮邱山及附近地区风貌和相关文化遗存保护,在不破坏古城街巷肌理,不动迁原住民的基础上,全面做好浚县古城的修复建设工作,改善原居民生活条件,延续古城大街小巷的生活氛围,留住古庙会、年俗文化所赖以存在的活态历史。加强传统手技艺、传统特色饮食、戏曲演艺、社火杂耍以及特色土特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并得到活态传承。
(三)加强战略投资与政策支持。鹤壁市、浚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制定了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发展文旅产业,文旅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也谋划包装了很多文旅发展项目,但由于区位优势不明显,招商情况并不理想,鹤壁地域狭小,经济总量不足,市、县两级财政建设能力有限,很多的项目都停留在“蓝图”阶段,文旅产业抓项目、育载体的任务很大。很显然,鹤壁市、浚县依靠一己之力很难支撑这么庞大的系统工程,零打细敲、小步慢跑、滚动发展又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出形象、强质量、树品牌,会错失良机,引入战略投资迫在眉睫,必须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河南省政府应该支持鹤壁市政府抢抓历史机遇和时代利好,做大、做强、做优浚县古庙会中国年俗文化品牌,为河南文旅产业发展培养新的增长极,使河南民俗文化在全国有一席之地。
(四)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推介。总体上讲,理论界对民俗文化研究是落后于实践的,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活化与利用的实践在全国各地火热探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与经验模式,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世界上最鲜活的实践标本,但是相关理论却没有跟上,导致很多的实践缺乏新的理论指导而“走了弯路”。鹤壁、浚县作为中部地区的小地方,人才匮乏、研究力量薄弱,对理论指导的需求更加迫切。把浚县古庙会打造成为中国年俗文化嘉年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工作,高水平理论知识要“走在前,有力道”。政府应该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发布相关研究课题,聘请高水平的专家顾问,确保“一开始就是对的”,并且“沿着正确道路走下去”,不走弯路。如前文所述,浚县年俗文化要与北京年俗文化、天津年俗文化形成三足鼎立局面谈何容易?不仅要突出农民主体、乡土特色,与北京、天津的都市文化、市民主体形成鲜明差别,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同时更难、更重要的是加强宣传与推介,鹤壁、浚县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太低了,不仅要在各种传统媒介和新媒介上进行常规宣传,更要在产品、活动、业态等方面大胆创新,用“新”“奇”“潮”“趣”吸引眼球,在“第一个吃螃蟹”“敢为天下先”上做文章,吸引现代网络媒体的关注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