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霞宫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位于浚县浮丘山南部峰巅。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明清多次维修扩建,始具规模。1963年6月20日随千佛寺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宫坐北面南,山门以南为宫前区,有驻云楼(俗称戏楼)、广场、月台、万物资始坊、石狮等。山门以后为宫殿区,沿中轴线布置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有殿宇八十七间。


山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大门三对,上饰铜质门钉。山门左为巽宫楼,右为坤宫楼。
院中有长方形莲池,池上架拱桥贯通南北。东西两侧建有四座帅殿和钟鼓二楼。
二门为庑殿式建筑,实榻门,檐下四周置如意斗拱,造型别致。东西两侧设便门供人员出入。
过二门为中院,院内古柏苍翠,碑碣林立。两侧廊房各十间,院中置铁火池、铁香炉等。
大殿建在约800平方米的青石铺面的高台上,砖砌台基,高2米,高台前正中盘龙御路精雕盘龙4条,两侧有9级石阶供人上下。大殿面阔五间,由卷棚顶拜殿和重檐悬山顶后殿组成,两殿相连,浑然一体,四周绕以回廊。顶覆黄绿琉璃瓦,金碧辉煌。后殿正脊中间装一“风磨铜宝瓶”,高1.5米,经久不锈,光亮夺目。大殿雕梁画栋,气势恢宏,绘有图案30多种。正面全系木雕彩绘。前檐下彩绘二十四孝图,正门两侧窗棂四周遍饰花鸟图案。窗芯镶嵌金色大字,东窗为“灵镇东岱”,西窗为“光映西池”。后殿内有莲花须弥座三个,上各置木雕暖阁,内塑碧霞元君、佩霞元君、紫霞元君像。大殿两侧有配殿,东为老母殿,西为三仙殿。
大殿后为妥圣坊,过坊即为后院。后院为寝宫院,寝宫楼面阔五间,为两层楼阁,通高16.9米,三重檐歇山顶建筑,绿琉璃瓦覆顶,飞檐挑角。楼阁四周回廊环绕,楼上木雕暖阁内有木雕碧霞元君睡像一躯。寝宫楼前两侧有配楼各三间,楼前出檐。
碧霞宫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道教建筑群,结构精美,具有很高的建筑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