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淇河

当前位置: 首页 > 视觉淇河 > 光影淇河 > 正文

鹤壁鹤山区“太行天路”走一走

作者:吴晓君   来源: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2023-04-26   浏览:




早上起来,天色放晴,连雨天初霁。赶紧吃饭做核酸,8:30向太行深处传统古村落进发,想要完成上次没有走完彩虹路的心愿。因为放假因为疫情,路上同行车辆不少。在施家沟到黄庙沟的小河边(苇泉河?),两位中年少女骑电动车来垂钓,极好地诠释了“在烟熏火燎之后,依然有热爱生活的能力,优雅而自由”。下车顺小路往前走,是黄庙沟的自然村——一个有几处石头房的小小村落岭南。灯笼柿子很诱人,奈何够不着。偷偷拽了几个纯天然无公害的雪桃,边走边吃,也算是满足了老吃货的味蕾和胃口。“孤处独与闲云事,深秋野果沁齿香”

折返东施线,向静居寺方向前进。这一段山挽水,水绕山,山水相恋相牵,水墨丹青景色秀美。蓦然想起“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宋词之龙辛弃疾的“问何物、能令公(妪)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知我者,二三子”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

秋英开,叶渐染,山鸟相鸣相和,滴溜婉转,前歌后舞,后送前迎,让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的隆重!

红色的建筑群是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静居寺。它原名苇泉寺,始建于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明代改为“静居寺”,是浚县大伓山太平兴国寺的下院。老辈人说“一寺三庵”——静居寺,桃花庵,梨花庵,杏花庵。今天静居寺仍钟磬声声,梵音袅袅,香火缭绕,游人如织,却再寻不见庵的影子。“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的《桃花庵歌》犹在耳畔回响,豫剧里的传统剧目《桃花庵》长盛不衰。鹤壁人熟知的《桃花庵》故事,据说就发生在张家沟。故事是讲书生张才和尼姑陈妙善,发妻窦夫人的爱恨纠葛。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实地考察,一探究竟。

沿路继续在重峦叠嶂的山水画卷中迤逦穿梭。过“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老望岩,张家沟,伴山静居,狐尾沟,12点又回到施家沟,正好转了一圈儿。13点到家,又一场秋雨淅沥而至。不由莞尔会心:有旅游之趣而无淋漓之苦,不亦乐乎?

这次山行,为天气为时间来去匆匆走马观花,意犹未尽,有潦草之嫌。半月后再来张家沟,吃免费烩菜,赏漫山红叶,爬很早就听说的海拔564米的云(人,佛)头山,再把周边逛个仔细。

托稚子福,寄居新区九年,把盘石头(有人戏谑2021盘浚县)水库——京港澳高速东石河岸景观桥段淇河走遍,熟稔于心。基本把鹤壁走遍,把过汤林隧道太行深处的大小古村落了然于胸,比如岭南,比如安子沟。冥冥之中如有神助,处处得到引领点拨。

天无绝人之路。如今的我视野开阔,眼界拓展,不正是孩子带来的福气吗?

境由心造。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处便无忧。

人生如梦。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