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南省浚县的王学锋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为鹤壁市所辖。浚县古称'黎阳',位于河南省北部。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远古的遗存、遗风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浚县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社火和泥咕咕就是民间文化中的瑰宝。
浚县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浚县泥塑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黎阳镇杨圯屯是泥咕咕的主要产地。
据《资治通鉴》载,隋末农民起义军与隋军争夺黎阳仓(当时浚县称黎阳),瓦岗军首领李密手下有一员叫杨圯的大将在此屯兵,得杨圯屯村名。当时军中有一些士兵会捏泥人,为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和战马,他们用当地的胶泥捏塑泥人、泥马。后来军队中一些人员就地安置,这门手艺便流传下来。
【鹤壁非遗】浚县泥咕咕的传承意义
浚县泥咕咕历史久远,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深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现在主要传承人有王学峰、王安田、宋学海等人。
但现代的年轻人不愿再继续学习这门手艺,传统手艺后继乏人,逐步失传,亟须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