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访古

当前位置: 首页 > 淇河访古 > 文化艺术 > 正文

落腔

作者:   来源:鹤壁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3-05-06   浏览:

 2007年把落腔纳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一种保护的方法。

  落腔是安阳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原名落子腔,也称安阳腔。主要流行于豫北及与之毗邻的晋冀鲁交界的漳河流域。落腔由民间曲艺“莲花落”演变而成,是宋代路歧人和露台弟子借以谋生的一种说唱体歌曲,通常是七言句的顺口溜,有时也作故事的引擎,发展到元代便成为一种长调。到清代则演化成为一旦一丑登台演唱故事的形式。

  历史也有写作“唠子腔”或“捞子腔”的。1927年中华书局分省地志《河南 戏剧》载:“安阳腔一名落子腔,安阳最盛,南至汲、辉二县……”。又因落腔由地方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以其曲调轻快欢乐,在20世纪50年代曾改名称“乐腔”。

  落腔有三百年的历史,是在说唱艺术中衍生发展起来的。落腔内容主要反映了民间的日常生活和下层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婆媳关系、婚恋嫁娶、劳动生活等方面。如《借髢髢》、《蓝桥会》、《小二姐做梦》、《小喜只赶嫁妆》等,这些剧目充满了乡村农民的气息,鲜明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观念、人生态度,并揭示了平民百姓对生活中真、善、美的推崇,对假、丑、恶的鞭挞,它真实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生活、思想道德情操和审美理想。


上一篇:黄河古陶

下一篇:浚县大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