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访古

当前位置: 首页 > 淇河访古 > 诗经文化 > 正文

《诗经》中源于淇水卫地的诗

作者:   来源:淇河文化研究网      发布日期:2023-05-05   浏览:

柏舟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国风·邶风》

【题解】

《诗序》:“《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认为这是一篇反映社会黑暗,奸佞当权,而仁人志士遭遇小人迫害的诗歌。一说此诗是女子倾诉家庭生活的烦恼。

【注释】

汎:fàn,同“泛”。漂浮。

柏舟:柏木作的小船。

耿耿:有心事忧愁不安的样子。

隐忧:藏在心底的忧愁。

微:非、不是。

敖:通“遨”。

鉴:镜子。

茹:吃,包容。

据:依靠。

薄:语气助词。

愬:sù,同“诉”。

棣棣:dì dì,雍容闲雅貌。此指上下尊卑次序井然。

选:巽,退让。或说遣,抛开。

悄悄:忧愁的样子。

愠:yùn,怒,怨恨。

觏:遇见。

闵:忧患,引申指谗言。

静:安静。

寤:wù,睡醒。

辟:心口,或说通“擗”,拍胸口。

有:又。

摽:捶胸的样子。

居、诸:语尾助词。

胡:何。

【译文】

漂浮柏木舟,漂流在河中。辗转更难眠,心底有忧愁。不是没有酒,四处茫茫游。

我心非明镜,凡事可包容。虽然有兄弟,不能贸然依。莽撞去诉说,恐怕遭怒斥。

我心非石头,不能任意移。我心非草席,可以自由卷。长幼尊卑在,岂敢废礼仪。

忧心愁乱深,恨被小人嫉。谗言遇得多,欺侮也不少。静心细思量,梦醒痛断肠。

日月的光辉,为何变昏黄。心中的忧愁,像未洗衣裳。静心来思量,恨飞去远方。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国风·邶风》

【题解】

写丈夫对故妻的怀念。诗人看到亡妻亲手缝制的绿衣,睹物思人,黯然神伤。

【注释】

里:余冠英《选择》“‘里’,在里面的衣服,即指下章‘黄裳’的裳。从上下说,衣在上,裳在下;从内外说,衣在外,裳在里。”

已:止。

亡:通“忘”。

治:织。

古人:故人。

俾:bǐ,使。

訧:yóu,通“尤”,过失、罪过。

絺綌:chīxì,絺,细葛布,綌,粗葛布。

【译文】

绿色衣啊绿色衣,绿色外衣黄衬里。愁肠百转心千结,何时忧愁才能止。

绿色衣啊绿色衣,绿色上衣黄下衣。愁肠百转心千结,何时忧愁才能忘。

绿色丝啊绿色丝,绿丝本是你手织。睹物思人念亡妻,是你使我无过失。

细葛衣啊粗葛衣,穿在身上有凉意。睹物思人念亡妻,样样都合我心意。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国风·邶风》

【题解】

卫国国君(寡人)无法与自己曾所钟情的任氏二姑娘结合,远送其出嫁时,心中无限酸楚。

【注释】

燕燕:燕子。

于飞:飞翔。于,语助词。

差(cī)池:参差(cēncī)不齐。此描写燕子尾翼。

之子:这个女子。

于归:古称姑娘出嫁。于,往。

弗:不。

颉颃:xiéháng,鸟上下飞。 颉,往上飞,颃,朝下飞。

将:送。

伫立:久站。

音:鸣叫。

南:此指卫国的南边。

劳:愁苦。

仲氏:排行第二的少女。

任:信任,或说是姓。

只:语尾助词。

塞渊:谓笃厚诚实,见识深远。

终温且惠:既温柔又贤惠。

淑慎其身:谨慎修养自身。淑,善。

先君:已故的父亲。此指死去的卫国国君。

勖:xù,帮助、勉励、安慰

【译文】

燕子双双飞天上,尾羽参差齐飞翔。这位姑娘要出嫁,送到郊外远地方。遥望背影淡天际,泪下如雨我心伤!

燕子双双飞天上,忽高忽低齐飞翔。这位姑娘要出嫁,送到郊外仍不舍。遥望背影淡天际,站立久久泪沾裳!

燕子双双飞天上,飞上飞下齐歌唱。这位姑娘要出嫁,送到南面远郊外。遥望背影淡天际,苦苦思念我心伤!

二姑娘啊本姓任,心地仁厚思虑深。性格温和又恭顺,修身善良又谨慎。常劝我要思先君,谆谆劝勉教寡人!

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国风·邶风》

【题解】

弃妇的控诉。

【注释】

日居月诸:即日月居诸。意思是日月在天上相应的位置。一说,居、诸:助词。

逝:发语词。

古处:故处,旧处,原来相处。

胡能有定:哪能有个准?定,止,安心。

宁不:不曾,难道不。

冒:覆盖。

不报:陈奂《传疏》“即不答也”。

德音无良:犹言“其德不良耳”。德音,名誉。

俾:使。

畜我不卒:养我不终。《孟子》“畜君者,好君也”。畜,养。

不述:《集传》“述,循也。言不循义理也。”

【译文】

阵阵狂风雨又暴,对我侮辱又嘲笑。调戏取笑太放荡,使我悲伤又烦恼。

阵阵狂风尘飞扬,他肯和顺来身旁。如今竟然不来往,绵绵相思不能忘。

阵阵狂风起阴云,阴雨密布晴无望。耿耿长夜不成眠,愿他明白我心伤。

天气阴沉暗无光,雷声隐隐天边响。耿耿长夜不成眠,愿他明白我心肠。

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国风·邶风》

【题解】

以风雨交加,阴云密布的恶劣天气起兴,描述一位弃妇遭遇戏弄的懊恼怨愤和凄凉悲苦之情。

【注释】

终:既。

谑(xuè)浪:戏言放荡。

笑:调笑。

敖:放纵。

中心:心中。

悼:伤心。

霾:mái,阴霾,天气阴晦、昏暗。

惠:和顺。

悠:忧。

曀:yì,阴沉昏暗而有风。

不日:没有太阳,或者说不到一天。

寤言不寐:睡不着。寤,醒着。言,语助词。寐,睡着。

有:又。

嚏:打喷嚏,民间传说打喷嚏是因为被人想念或被念叨。

虺虺:huī huī,象声词,雷声。

怀:思念。

【译文】

(版本-1)

阵阵狂风雨又暴,对我侮辱又嘲笑。调戏取笑太放荡,使我悲伤又烦恼。

阵阵狂风尘飞扬,他肯和顺来身旁?如今竟然不来往,绵绵相思不能忘。

阵阵狂风起阴云,阴云密布晴无望。耿耿长夜不成眠,愿他明白我心肠。

(版本-2)

狂风暴雨都在嘲笑我放荡戏谑,令我心懊恼。

心情好的时候你才肯来,你不来让我好思念。

阴沉沉的天总也睡不着,但愿你打喷嚏好知道我的心思。

雷雨天也睡不着,希望你能怀念我。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国风·邶风》

【题解】

征人思乡,唯恐不能与妻子白头偕老。

【注释】

其:语气助词。

镗:tāng,同“嘡”。象声词,敲鼓声。

踊:平地跳起。

土国城漕:在国都漕邑修建土城。土,动词,修建土木。漕,曾一度为卫国都城,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孙子仲:卫国领兵统帅。

平:平定。一说联合。

不我:不让我。

爰:yuán,何处,哪里。

处:歇息。

丧:丢失。

于以:在何处。

契、阔:聚、疏远。

成说:说定、说成,海誓山盟。

偕:同。

于嗟:吁嗟。

活:“佸”的通假字,相聚。

洵:xún,久远,一说孤独。

信:动词,信守诺言。

【译文】

敲打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刀枪。别人国都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将军孙子仲,将要联合陈与宋。不让我们回家乡,想起亲人心上痛。

不知居住在何方,不知战马丧何处。哪里去觅征人骨,山林之下树深处。

生离死别各一方,当初誓言在心里。曾望紧握你的手,与你到老情不移。

可叹相隔太遥远,我们难以再相见。可叹离别太长久,誓约难守苦无边。

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国风·邶风》

【题解】

儿女对母亲辛劳的咏叹,自愧不能奉养和安慰。

【注释】

凯:和风。

棘心:未长成的酸枣树。棘,酸枣树。心,此指草木萌生的幼芽。

夭夭:枝叶茂盛的样子。

劬:qú,辛苦。

棘薪:已长大可以做柴烧的酸枣树。

我无令人:我们没有出息。令,善。

爰:yuán,哪里,何处。

寒泉:因泉水全年常冷而得名。在卫国浚邑。

浚:卫国地名,今河南浚县。

睍睆:xiàn huǎn,鸟叫声,一说美丽。

黄鸟:黄莺。

【译文】

和风徐徐自南方,吹拂酸枣幼芽上。酸枣枝叶真丰茂,母亲劳苦把儿养。

和风徐徐南吹来,酸枣长成可当柴。母亲明智品德好,子女却是不成材。

清冽寒泉在何处?源头从那浚邑出。子女七人已长大,母亲仍是独劳苦。

圆润婉转黄鸟鸣,歌声关关留好音。子女七人已长大,无人能慰母亲心。

雄雉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国风·邶风》

【题解】

思念久役不归的丈夫,同时讥讽没有修养的人。

【注释】

雉:野鸡,山鸡,羽毛美丽。

于飞:飞,偕飞。于,语助词。

泄:yìyì ,《集传》:“飞之缓也”。

诒:yí,通贻,遗留。

伊:他。一说语助词。

阻:借为“戚”,忧伤。

展:诚实。

瞻彼日月:看着岁月流逝。

云:语助词。与“曷云能来”中的“云”同。

百尔君子:《笺》:“汝众君子”。百尔,众多。

忮:zhì,嫉妒,忌恨。

求:贪心。

何用:什么原因。用,因。

臧:善。

【译文】

雄雉展翅自飞翔,翩翩起舞展翅膀。苦苦思念心上人,独怀忧思天一方。

雄雉展翅自飞翔,飞上飞下鸣声响,苦苦思念心上人,忧思苦念情惆怅。

日月更迭岁月长,悠悠思念不能忘,道路遥远使人愁,何时他能回家乡?

众多贵族一个样,不做好事无修养。丈夫不妒又不贪,为何事事不顺当?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国风·邶风》

【题解】

女子等待情人,不愿意离开渡口。

【注释】

匏:páo,匏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古人涉水带着它增加浮力。

苦:枯。

济:水名。

涉:渡,渡口。下文另有徒步过河之意。

厉:带,穿着衣服下水。一说携匏瓜渡水;或说同“裸”,脱衣渡水。

揭:qì,揽起衣服涉水,一说是将匏瓜扛在肩头涉水。

瀰:弥漫,大水茫茫貌。

鷕:yǎo,象声词,雌野鸡的鸣叫声。

濡:rú,沾湿。

轨(←车→丸):车轴的两头。

牡:雄性。

雝:yōng,象声词。雁叫声,一说雁声和谐。

如:如果。

归妻:娶妻,一说男子上门到女家。

迨:dài,等到。

泮:pàn,融化,一说封冻。

招招:摇摆的样子,或摆手相招。

舟子:船夫。

卬:áng,我。

须:等待。

【翻译】

葫芦熟透叶枯黄,济水渡口水深广。水深系着葫芦过,水浅撩起我衣裳。

济水弥漫水盈盈,水边雄雉声声鸣。济河虽满不沾轴,野雉歌唱求配偶。

雍雍雁鸣如歌唱,朝阳东升天放亮。你若打算来娶我,趁冰未融迎新娘。

船夫招唤我过河,别人过河我不过。别人过河我不过,我要等我知心友。

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墍。

《国风·邶风》

【题解】

弃妇的哀怨:申述自己的勤劳,控诉丈夫的无情。

【注释】

谷风:东风,或说来自山谷的风。

黾勉:mǐn miǎn,努力。

葑:fēng,蔓菁,俗名大头菜。

菲:萝卜一类的菜。

下体:根茎,此说不会嫌弃根茎在地下。

德音莫违:好的品质不要背弃。

及尔同死:与你白头偕老。

中心有违:心中不情愿。

迩:近。。

薄:急急忙忙。

畿:jī,门坎、门槛。

荼:tú,苦菜。

荠:jì,荠菜,味甜。

宴尔新昏:快乐新婚,宴,快乐;昏,婚。

泾以渭浊:渭水因为泾水的对比显得混浊。泾渭本分明,泾水清,渭水浑。

湜:shí,形容水清见底的样子。

沚:zhǐ,水中小块陆地。或说河底;又说为止,停止。

不我屑以:不肯和我在一起。屑,肯。

逝:过去。

梁:石堰,拦鱼的水坝。

发:打开,一说通“拔”,弄乱。

笱:gǒu,捕鱼的竹篓。

阅:容纳。

遑:闲暇,此说哪里来得及。

恤:xù,顾虑、怜悯。

就其深矣:在它深时。

方:筏,此作动词用筏渡河。

舟:动词用船渡河。

泳:潜水渡过。

何有何亡:无论有还是没有。

民:人,此指邻。

丧:灾难、困难。

匍匐救之:爬过去救助。匍匐,爬行。

慉:xù,爱,此句说不再爱我。

雠:仇人。

阻:拒绝。

贾用:买卖货物。贾,gǔ,买卖。

育:生活,一说应为有(又)。

鞫:jū,穷困。

颠覆:生活艰难困苦,一说为夫妻交合之事。颠,跌倒;覆,翻倒。

既生既育:既然已经生育。

比予于毒:把我看成毒药。

旨蓄:美味的腌菜。

洸:guāng,水势汹涌貌,此处形容凶暴。

溃:水冲破堤防貌,此处形容发怒的样子。

既、诒、肄:既,尽;诒,同贻,赠送,遗留;肄:劳苦。

伊:唯。

墍:xì,同“塈”,休息。一说为“慰”的假借字,指爱。此句说曾经也爱过我来着。

【译文】

烈风飒飒山谷起,阴云密布冷雨凄。夫妻勉力结同心,不该对我发脾气。采摘蔓菁与萝卜,怎能把根留地里。当初誓言别忘记,与你生死不分离。

道路漫漫独向前,心中怨恨向谁言。不肯将我稍远送,勉强送到大门前。谁说荼菜苦无比,我吃其如荠菜甜。你们新婚多快乐,情似手足密无间。

泾水遇渭变浑浊,洲上清澈见水底。你们新婚多快乐,对我不睬多无礼。不要去我鱼坝上,不要乱动我渔具。可怜我身不见容,何顾去后那些事。

若是遇到深水渊,就用竹筏和木船。若是遇到浅水潭,那就游泳过对岸。何有何无我明白,尽力操持真艰难。邻居若有灾祸事,竭尽全力去救援,

不但不能把我爱,反而将我当仇敌。我的美德看不到,好比货物无人理。当初生活多艰难,遭遇挫折苦重重。已经生儿又育女,你却视我为毒虫。

我有美味干菜叶,储存起来好过冬。你们新婚多快乐,用我储备来御穷。粗声恶气打骂凶,家务劳苦又繁重。全然不念昔日情,当初恩爱已成空。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国风·邶风》

【题解】

服役者思归不得。

【注释】

式微:天要黑了。式,发语词;微,昏黑。

胡:为什么。

微君:不是你

中露:露水中,倒置为押韵。

躬:身体。

【译文】

(版本一)

天要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不是为官家们服务,为什么晚上带着露水?

天要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不是养活你们这些人,为什么浑身是泥巴?

(版本二)

黄昏日暮天色暗,为何不能往家还?若非为君服役故,怎能忙碌风雨间?

黄昏日暮天色暗,为何不能往家还?若非为君贵体故,怎能忙碌泥水间?

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国风·邶风》

【题解】

女子思念所爱之人。一说旄丘流亡人盼望救济,但终于失望了。

【注释】

旄丘:卫国山名,旄,máo。今属河南省濮阳县,为一前高后低的土山。

葛:一种藤萝类攀附植物。

诞:延。

节:长。

叔、伯:对所爱之人的昵称。一说为对贵族的称呼。

何其处也:为什么多日不出门。一说为什么按兵不动。

与:同伴。

以:原因。

蒙戎:尨(máng)茸,篷松的样子。

匪:彼。

不东:不向东去。一说指晋国兵车不向东去救援黎国。

靡:无。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流离,枭(xiāo)的别名;琐尾,小、微,指枭小的时候。枭小的时候非常可爱,长大后却非常丑陋。

褎如充耳:面带笑容,充耳不闻。褎,yòu,面带笑容。如,语助词。一读“xiù”, 同“袖”。服饰盛美的样子。如:褎如充耳(服饰尊盛而德行不能相称)。

【译文】

丘陵倾侧有葛蔓,藤蔓长长何缠绵。心中所念我情郎,为何多日不相见?

为何多日不出门?必是新欢共相伴。为何久久不见我?其中定有其因缘。

狐皮袍子多蓬松,他的大车不向东。心中所念我情郎,他不爱我心不同。

年少秀美好风华,简直犹如枭之子。心中所念我情郎,常带笑容无言语。

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国风·邶风》

【题解】

卫国女子赞美所爱舞师的情歌。一说是歌颂盛大的舞蹈和雄壮的舞者。

【注释】

简:勇武貌,或说为象声词,表示鼓声。

方将:就要(开始)。

万舞:一种规模宏大的舞蹈,分文舞和武舞。文舞者握雉羽和乐器,模仿翟雉春情;武舞者执盾枪斧等兵器模仿战斗。

方中:正中央,指正午。

前上处:前排上头的地方。

俣俣:yǔyǔ,魁梧貌。

公庭:公堂或庙堂前的庭院。

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组:丝织的宽带。

龠:yuè,古代一种形状像笛的乐器。

秉:握。

翟:dí,野鸡尾巴上的羽毛。

赫:红色有光。

渥:湿润,一说涂抹或指厚。

赭:zhě,红褐色,指红土。

公:卫国君主。

锡:赐,赏赐。

爵:古代一种酒具,此指一杯酒。

榛:落叶乔木,果仁可食。

隰:低湿的地方。

苓:茯苓,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状如甘薯,外皮黑褐色,内色白或粉红,入药有利尿镇静功效。

西方:周国在卫国的西边。

美:指舞者。

【译文】

舞师威武又雄壮,指挥万舞将开场。红日此刻天中央,舞师列前站首行。身材高达又威武,庙堂庭前演万舞。

身强力壮如猛虎,手执缰辔如织组。左手紧握那短笛,右手执着山鸡羽。面庞如涂红色土,卫公赐酒夸好舞。

看那山上有榛树,甘草长在低洼处。谁是我的心上人?西方美男我爱慕。美男子呀美男子,西方男子我爱慕。

泉水

春秋·许穆夫人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诗经·国风·邶风》

【题解】

卫戴公、卫文公之妹许穆夫人怀念亲人,思慕祖国而无法回归的诗篇。

【注释】

邶:bèi,周代诸侯国,西周时期周武王封置的姬姓诸侯小国。统治地域在今河南省淇县(朝歌)以北至河北省南端一带,建都于今河南省汤阴东南三十里。今名邶城镇。

毖:bì ,通泌,涌流 。

靡:mǐ,没有。

娈:luán,美好 。

诸姬:同姓之女。

聊:姑且。

泲:zǐ,水名,与 “沬”同为流经朝歌之河。“泲沬”音“姊妹”。“泲”在此不读“jǐ”。《汉书地理志》:“师古曰:‘泲本济水之字,从水[“姊”的右半]声。言此州东南据济水,西北距河。泲音姊。’”

饯:jiàn,酒食送行。

祢:nǐ,今读mí,地名。

有行:此指出嫁。

伯姊:bózǐ ,大姐。

干、言:山名。《太平御览·隋唐五代卷·卷四十五·地部十·河北诸山》:柏仁县有干山、言山。

载:zài,语助词,在此可理解为: 乃,又,用法同“载歌载舞”。

辖:xiá ,车轴头,防轮脱出的零件。

言:语助词。

迈:前进。

遄臻:chuán zhēn,快速到达。

瑕:通遐,远。 害,何。“不瑕有害?”路又不远,有何不可?

肥泉:或作淝,卫国河流名。一说即“泉水”。毛传:“所出同,所归异曰肥泉。”《释名•释水》:“本同出时所浸润少,所归各枝散而多似肥者也。”淇县有关专家认为,肥泉即折胫河,又称澳水、泉源水、阳河、勺金河、太和泉水。自殷纣王与妲已观朝涉,折樵夫股胫验髓之后,易名折胫河。该河古入淇河,后经西沿村入卫河。《水经注》云:“源泉水有二源,一出朝歌城西北,一出东南。纣王于此折老人胫视髓。经朝歌城南,又东于左水合,谓之马沟水,又东于美沟水合。又东南注淇水为肥泉。”《博物志》谓之“澳水。”《寰宇记》:“阳河在卫县西北平地,即纣折朝涉之胫与此。亦名折胫河。”《一统志》:“泉源水在淇县南,一名阳河,即古肥泉也。”

须、漕:地名,卫国的城邑。

写:通泻、卸,宣泄,排除。

【译文】

泉水奔腾流不息,滚滚汇入淇河里。思念卫国我故乡,没有一天不惦记。同行美淑众姐妹,姑且与之共商议。

出嫁途中曾住泲,设宴送行在祢邑。女子出嫁到他国,远离父母与兄弟。临行问候姑姑们,还有大姐没忘记。

如今回去宿干地,设宴送行在言邑。涂好车油上好轴,掉转车头往家回。只想快归卫国去,难道有啥不可以?

我今日夜思肥泉,忧思萦绕长声叹。想念须城和漕邑,悠悠情丝长绵绵。驾起车儿出外游,借此纾解心中烦。

【作者简介】

许穆夫人,周庄王七年(前690年)左右,生于卫国都城朝歌定昌(今淇县城东街的东仓)。卫戴公 、文公之妹。姬姓,名不详。性聪敏,有才华,貌美多姿。嫁给许穆公,因称许穆夫人。狄人攻破卫国,卫懿公战死,卫人立戴公于漕邑。不久戴公死,又立文公。她得知卫国遭此浩劫,要回卫国吊唁卫君,可是许国统治者不准她去,走到半路上被许国大夫追回,因而作《泉水》和《载驰》。

许穆夫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 有文字记载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一生诗作很多,但多数散失,留存至今的仅有三首。《竹竿》是许穆夫人怀念祖国和家乡的诗作。许穆夫人给后世留下的三首四言抒情诗形象鲜明,情感炽烈,文意真切,脍炙人口,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受到历代名人推崇。

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国风·邶风》

【题解】

记叙小官吏悲愤无奈的呐喊。

【注释】

殷殷:忧伤貌。

终…且:既…又…。

窭:jù,贫穷。

已焉哉:已经这样了,天意如此,说来什么用。

王事、政事:官家的私事和公务。

适:一说通“谪”,责备;或说通“挺”,摔掷,扔。

敦:敦促,催促。

一:都。

遗:wèi,交给。

埤、益:增加。埤,pí。

我入自外:我从外边回来。

室人:家人。

交:更迭,轮流。

遍:普遍。

谪:zhé,谴责,指责。

敦:逼迫。

摧:挫,讽刺。

【译文】

匆匆走出城北门,忧心忡忡苦闷深。生活艰窘又贫困,无人知道我艰辛。唉哟哟,算了吧,老天让我受此罪,还有什么可诉申!

王朝差事扔给我,政事劳苦又增多。我从外面刚回家,亲人轮流指责我。唉哟哟,算了吧,老天让我受此罪,还有什么可以说!

王朝差事逼迫我,政事劳苦又增多。我从外面刚回家,亲人轮流指责我。唉哟哟,算了吧,老天让我受此罪,还有什么可以说!

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国风·邶风》

【题解】

卫国人民痛恨暴政祸乱,纷纷相邀携手逃亡。

【注释】

雨:作动词下雨雪。

雱:pāng,雨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惠:《尔雅》“爱也”。

其虚其邪:岂能慢慢腾腾。虚,空阔,徐缓;邪,同“徐”。

亟:急。

只且:语尾助词。

喈:jiē,疾速的样子。

霏:雨雪纷飞貌。

莫……匪……:没有……不……。

赤狐、黑乌:赤狐和黑乌鸦都是不祥之物,比喻坏人。

【译文】

北风呼啸透骨凉,雪花漫天纷飞扬。惠我爱我好朋友,共同携手去他乡。怎能犹豫又徘徊,处境危急国将亡!

北风呼啸飒飒响,雪花漫天纷飞扬。惠我爱我好朋友,共同携手去他乡。怎能犹豫又徘徊,处境危急国将亡!

没有狐狸毛不红,黑色乌鸦无两样。惠我爱我好朋友,携手同车赴他乡。怎能犹豫又徘徊,处境危急国将亡!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国风·邶风》

【题解】

男女约会,女方躲躲藏藏,男方急得发慌。女方送给男方红杆毛笔,男方送女方白茅。

【注释】

姝:shū,美丽,美好;美女。

娈:luán,相貌美。

俟:sì,等待。

爱:薆,隐藏。

踟蹰:形容心中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贻:赠送。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毛笔。

炜:wěi,鲜亮的样子。

说、怿:欢喜,喜悦。说,yuè,古同“悦”。怿,yì。

自牧:来自牧场。

归:馈,赠送。

荑:yí,茅草的嫩芽。《诗经》中白茅有特定的含义,经常用在表达爱情的场景中。

洵:xún,诚然,实在。

匪:非。

美人:女子对所爱男子的美称。《诗经》中屡以“美人”称美男子。

【译文】

美丽娴静好姑娘,约我相见城墙边。为何藏起不露面?挠头徘徊急如煎。

美丽娴静好姑娘,送我彤管情意长。红光闪闪多可爱,我真喜爱你漂亮。

赠我牧场白茅草,确实美妙又奇异。非我小女认为美,你之所赠有深意。

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国风·邶风》

【题解】

女子对婚姻不满,怨诉自己嫁了个丑汉。

【注释】

新台:卫宣公所建,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黄河故道附近。 明代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卫宣公筑台纳媳 高渠弥乘间易君》:“乃构名匠筑高台于淇河之上,……名曰新台。……迎姜氏径至新台,自己纳之,是为宣姜。时人作新台之诗,以刺其淫乱”。冯梦龙的这段话确实让有些人上当受骗,误以为新台真的就建在淇河之上,在涉及到卫宣公和宣姜的这段史实的一些文字中不乏以讹传讹者。

泚:cǐ,鲜明的样子。

洒:高峻,鲜明。

瀰:大水弥漫的样子。

浼:河水涨满的样子。

燕婉:美好的样子,此指容貌俊俏。

籧篨:qúchú,亦作“ 籧蒢”。有丑疾不能俯身的人。毛传:“籧篨,不能俯者。”

殄:tiǎn,本意为灭绝。一说假借为腆,善,或说为珍,美。

设:设置。

鸿:大雁。

戚施:qīshī,蟾蜍的别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蟾蜍》﹝释名﹞:“《韩诗》注云:戚施,蟾蜍也。”以蟾蜍四足据地,无颈。不能仰视,故用以喻短肩缩颈的驼背。

【译文】

新建楼台真辉煌,河水漫漫又浩荡。想找温婉如意郎,嫁个驼背多心伤。

新建楼台高百丈,河水齐岸又浩荡。想找温婉如意郎,嫁个驼背多心伤。

想捕大鱼设渔网,谁知大雁往里撞。想找温婉如意郎,嫁个驼背多心伤。

【赏析】

据《左传》记载,卫宣公抢夺儿子伋的妻子,是为宣姜,《新台》所咏就是此事。宣姜生了寿和朔,朔与宣姜向卫宣公进谗言,卫宣公就命令伋去齐国,并派人在半路上截杀他。寿知道后告诉伋,但伋回答说:“君命也 ,不可以逃。”寿就灌醉伋,自己打着伋的旗号出去,被杀死。 伋醒来后赶过去也被杀死。国人憎恨卫宣公此种兽行,同情被害两公子,因作此诗。

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国风·邶风》

【题解】

《毛诗序》说:“《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 据《左传》记载,卫宣公抢夺儿子伋的妻子,是为宣姜,《新台》所咏就是此事。宣姜生了寿和朔,朔与宣姜向卫宣公进谗言,卫宣公就命令伋去齐国,并派人在半路上截杀他。寿知道后告诉伋,但伋回答说:“君命也 ,不可以逃。”寿就灌醉伋,自己打着伋的旗号出去,被杀死。伋醒来后赶过去也被杀死。国人憎恨卫宣公此种兽行,同情被害两公子,因作此诗。

【注释】

二子:卫宣公的两个同父异母子。

泛:泛。

景:憬,远行貌。

愿:深切思念。《尔雅》“愿,思也”。

言:语助词。

养养:担忧的样子。

逝:过去,往。此指远行。

瑕:《康熙字典》:“《诗·卫风》不瑕有害。《传》瑕,远也。”

害:《康熙字典》:“《集韵》《类篇》竝何割切,音曷。何也。《尔雅·释言》盍也。《注》盍,何不也。或作害,与曷盍通。《诗·周南》害澣害否。《注》害,何也。《书·大诰》王害不违卜。《注》害作曷。《诗·邶风》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译文】

二人同坐小船上,缓缓飘流向远方。每当想起你二人,心里抑郁又忧伤。

二人同坐小船上,缓缓飘流向远方,每当想起你二人,感觉不远何不想。

柏舟

汎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为我仪。

之死矢靡他。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汎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为我特。

之死矢靡慝。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国风·鄘风》

【题解】

女子表达坚贞的爱情,抱怨母亲不体谅。

【注释】

汎:泛。

中河:河中。

髧:dàn,头发下垂的样子。

髦:máo,古时未成年男子的发式,即前额头发长齐眉毛,两边分别扎成辫子,称两髦。

仪、特:配偶。仪通偶。

之:到。

矢:誓。

靡他:无他心。

慝:tè,忒,改变。

母也天只:母亲啊,苍天啊。只,语气助词。

谅:体谅。

【译文】

柏木小舟在飘荡,泛舟黄河正中央。长发垂肩少年郎,是我心仪好对象。誓死不会变心肠。叫声天呀叫声娘,为何对我不体谅!

柏木小舟在飘荡,泛舟在那黄河边。长发垂肩美少年,是我理想好侣伴。誓死爱他情不变。叫声娘呀叫声天,您不体谅怎么办?

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也。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

中冓之言,不可详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国风·鄘风》

【题解】

讽刺贵族们宫中的丑事。

【注释】

茨:cí,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

中冓: 内室,指闺门以内。冓,gòu,陈奂《传疏》:“《说文》,‘冓,交积材也’……,凡室必积材盖屋,故室内谓之内冓”。指宫室深密处。《汉书》:“不窥人闺门之私 ,听闻中冓之言。”后以“中冓”指闺门秽乱。

道:说。

所:若,如果。

襄:通“攘”。除去。

束:捆走。打扫干净。

详:扬,道也,讲的意思。

读:宣扬。

辱:可耻之事。

【译文】

看那墙上长蒺藜,怎么扫也扫不完。宫廷内部男女事,怎可启齿去论谈。若是开口将它说,丑事实在是丢脸。

看那墙上长蒺藜,怎么拔也拔不完。宫廷内部男女事,怎可启齿去详谈。若是开口来细说,丑事实在讲不完。

看那墙上长蒺藜,怎么除也除不完。宫廷内部男女事,怎可启齿到处传。若是开口将它传,丑事实在是丢脸。

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国风·鄘风》

【题解】

描写贵族女子美丽的服饰和容貌。

【注释】

君子:指卫宣公。

偕老:夫妻共同生活到老,此指伴侣。

副:数量词表示一副。或说假髻,即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假发。

笄:jī,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女子十五岁才能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故女子十五称及笄。

珈:笄上的玉饰,侯伯夫人有六珈。

委佗:逶迤,行走从容自得的样子。

象服:袆衣,绘有鸟羽或日月星辰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衣服。

子:指君子的夫人,或说卫宣姜。此句大意是“夫人不贤淑,怎么说她呢”。

玼:cī,花纹绚烂貌。

翟:指绣织有野鸡花纹的女衣。

鬒:zhěn,浓密的黑发。

不屑:不需要。

髢:dí,假发。

瑱:tiàn,古人冠冕上用丝绳垂挂在两侧挡耳的饰物,也可用以塞耳。用玉、石、贝等制成。

象揥:tì,象牙材质搔头或梳理头发用的簪子。

扬且之皙也:玉石般白皙的肤色。扬,玉。

胡然而天、帝:仿佛如天仙、帝子。而,如。

瑳:cuō,颜色鲜艳洁白貌。

展:古代妇女穿的一种礼服。

蒙彼:遮盖那……。蒙,遮盖。

绉絺:zhòuchī,细葛布。毛传:“絺之靡者为葛。” 孔颖达疏:“絺者,以葛为之。其精尤细靡者縐也。” 高亨注:“縐、絺,都是细葛布。縐比絺更细。”

绁袢:xièpàn,夏季穿的白色薄内衣。

清扬:眉清目秀。

展:确实。

邦之媛也:国家的美女。媛,美女。

【译文】

堪与君主共享国,华丽头饰珠颗颗。举止大方又从容,庄重如山沉似河,彩绘礼服正适合。可你品行不端正,又能对你如何说?

玉色洁白又光鲜,画羽礼服真花艳。黑发细密如乌云,不用假发来装扮。美玉耳坠垂两边,象牙簪子插发间,额角方正又饱满。美丽恍如天外仙 ,又如帝子降人间。

玉色洁白又美丽,红色细纱如蝉翼。罩上轻薄纱外衣,轻柔内衣世间稀。看她眉目多清秀,朱颜玉肤如仙子。美丽确是无人比,倾国倾城俏佳丽。

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国风·鄘风》

【题解】

卫人贵族男女幽期密约相会相送的诗篇。

【注释】

桑中:沬邑地名,即纣王城北之桑园。

爰:yuán,何处,哪里。

唐:植物名,即松萝,菟丝。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诗·小雅·頍弁》:“蔦与女萝,施于松柏。” 毛传:“女萝,菟丝,松萝也。”

沬:mèi,卫邑名。

云:语助词。

孟:排行居长者。

姜、弋、庸:姓。

期:约定。

要:邀。

上宫:沬邑地名。

葑:fēng,蔓菁,芜菁。

庸:姓。

【译文】

何处采菟丝?沬城那地方。心中想哪个?美丽姜家大姑娘。约我桑林中,邀我到上宫,还到淇河把我送。

何处去割麦?沬城正北方。心中想哪个?美丽弋家大姑娘。约我桑林中,邀我到上宫,还到淇河把我送。

何处采蔓菁?沬城向东方。心中想哪个?美丽鄘家大姑娘。约我桑林中,邀我到上宫,还到淇河把我送。

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

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

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国风·鄘风》

【题解】

诗同《墙有茨》,讽刺卫宣公夫人宣姜与公子顽私通,言其淫乱之行,不如禽鸟。

【注释】

鹑、鹊:鸟名。鹑,chún,鹌(ān)鹑。鹊,què,喜鹊。

奔奔、彊彊:相随飞翔的样子。彊彊,jiàngjiàng。《毛诗正义》:“言鹑,则鹑自相随奔奔然,鹊,则鹊自相随彊彊然,各有常匹,不乱其类。今宣姜为母,顽则为子,而与之淫乱,失其常匹,曾鹑鹊之不如矣。”

无良:无善行,指缺乏道德修养。

兄:指卫宣公庶子,公子顽。卫宣公死后,惠公年幼,因称顽为兄。

君:谓宣姜。《毛诗正义》:“夫人对君称小君。以夫妻一体言之,亦得曰君。”

【译文】

鹌鹑双双紧相随,喜鹊对对齐飞翔。那人品行实不良,我还以他为兄长。

喜鹊对对齐飞翔,鹌鹑双双紧相随。那人品行实不良,我还以他为君王。

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

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国风·鄘风》

【题解】

卫被狄灭后,卫文公迁居楚丘。这首诗记录他在这里建筑宫室,督促农桑的情况。

【注释】

定:星宿名,亦称营室星,二十八宿之一。每年十月十五至十一月初,定星出现在正南天空,宜定方位,营造宫室。

方中:天正中的位置。古人在定星正中时开始建筑房屋。

作于:建造。

楚宫:在楚丘建造的宫室。

揆:kuí,度,测量,此指观测日影以确定方向。

树:种植。

榛栗:均为果仁可食的落叶乔木,榛子还可榨油。

椅桐梓漆:山桐子、梧桐、梓树、漆树。

爰:于是。此句说等这些树长大以后砍来做琴瑟。

升、降:登临、下来。

虚:丘墟。

堂:地名,楚丘旁的卫国邑名。

景山、京:泛指高大的山丘。景山,大山。京,人工筑起的高丘。

桑:桑林。

卜:占卜。

允:确实。

臧、灵:善,好。

倌人:驾车的小臣。

星言:晴焉。星,古同“晴”。言,语助词。

夙驾:早早地驾车动身。

说:通“税”,息,休止,停下休息。

匪:彼,那个。

直:正直。

秉心:用心。

塞渊:谓笃厚诚实,见识深远。塞,诚实。渊,深沉。

騋:lái,七尺以上高大的马。

牝:pìn,雌性的鸟或兽。

【译文】

定宿处在天正中,楚丘修建新王宫。利用日影测方位,营造住宅兴土工。种上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和椅桐 ,伐木制作琴瑟用。

登上漕邑之废墟,远远观望楚丘地。再看楚地与唐邑, 大山高丘看仔细。下来观察桑林处,占卜征兆真吉利 ,果真是块好宝地。

好雨知时降落下,吩咐那些车马馆。天晴早早把车赶,停车桑林细观察。为人正直心地善,持心公正谋深远,战马三千可备战。

蝃蝀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

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国风·鄘风》

【题解】

诗写女子应该正常出嫁,私情是受谴责的。

【注释】

蝃蝀:dìdōng,亦作“螮蝀”。虹的别称。虹出现在东,说明是日将落时分,在古代虹是不祥之兆,也有说是爱情与婚姻的象征,莫衷一是。

莫之敢指:没有人敢指它。

有行:出嫁。

隮:jī,升起。又虹或云。

崇朝:终朝,整个早晨。崇,通“终”。

乃如之人也:竟然有像这样的一个人。

怀:想,一说为“坏”的通假字。

昏姻:婚姻,男女之事。

无信:不守贞节,指不知廉耻。

知命:懂得父母之命。或知天命(上天的意志,泛指命运)。

【译文】

彩虹出现在东方,无人敢指怕遭殃。女子长成要出嫁,远离父母和兄弟。

天亮西方升云气,整个早晨在降雨。女子长成要出嫁,远离兄弟父母亲。

竟有这样一个人,百事不顾思婚姻。如此不能讲贞信,不知凡事由命运。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国风·鄘风》

【题解】

诅咒无礼的人。

【注释】

相:xiàng,看。

仪:礼仪,威仪。

何为:干什么。

止:容止(仪容举止)。《孝经》曰:“容止可观。”无止,则虽居尊,无礼节也。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俟,待也。

礼:礼仪,礼教。

俟:sì,等待。

体: 支体也。(支体,指整个身体。亦仅指四肢)正义曰:上云“有皮有齿”,已指体言之,明此言体,非遍体也,故为支体。

遄:chuán,迅速。

【译文】

看那老鼠还有皮,做人行止无威仪。既然行止无威仪,不死还有啥作为?

看那老鼠还有齿,做人却是无容止。既然真是无容止,还等什么不去死?

看那老鼠还有体,做人举止无礼仪。既然举止无礼仪,为何还不快去死?

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国风·鄘风》

【题解】

歌颂一位食邑在浚郊的贤人。《毛诗正义》:“《干旄》,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贤者,时处士也。”

【注释】

干:竿,旗杆。

旄:máo,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浚:卫邑。

良马四之:四匹好马引路。

彼姝者子:彼姝然忠顺之子,指那个贤人。姝,shū,美丽,美好;柔顺;忠顺。

旟:yú,古代画着鸟隼的军旗。传曰:“鸟隼曰旟。”

旌:jīng,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

孑孑:jiéjié,特出、独立貌。朱熹·集传:“孑孑,特出之貌。” 陈奂·传疏:“孑孑,犹桀桀,特立之意。” 单独,旗帜高高显眼貌。

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管子·乘马》“四乡命之曰都”。

城:陈奂“凡诸侯封邑大者,皆谓之都城也”。

纰:pí,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组:组织,合织。祝,同组。

畀:bì,给予。

告:告诉。

【译文】

旌旗高高风中飘,车马来到那浚郊。素白丝绦饰彩旗,四匹良马车上套。那姝然忠顺卿大夫,什么礼品赠你好?

鹰旗高高风中飘,车马来到浚近郊。素白丝绦饰彩旗,五匹良马车上套。那姝然忠顺卿大夫,什么礼品送你好?

旌旗高高风中飘,车马向那浚城跑,素白丝绦饰彩旗,六匹良马车上套。那姝然忠顺卿大夫,什么话儿送你好?

载驰

春秋·许穆夫人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有我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国风·鄘风》


【题解】

卫国被狄人破灭后,遗民在漕邑立了戴公。他的妹妹许穆公夫人从许国奔来吊唁,出谋向大国求援,但遭到许国人的阻扰。这首诗表示了她的愤慨。

【注释】

载驰载驱:快马加鞭。

唁:丧事慰问。

卫侯:卫文公,一说卫戴公申。。

漕:卫国邑名。

大夫:指许国追来劝阻许穆夫人回卫国的诸臣。

既:尽、都。

嘉:赞许。

旋:还。

臧:善,好。

不远:一说指不能远离卫国,远,摆脱。另说指没有大的差错。

济:渡水,从卫国到许国要过许多河。

閟:bì,古同“闭”,闭塞。一说停止或说谨慎。

陟:zhì,登高。

蝱:méng,莔的同音假借字。《尔雅》:“莔,贝母。”草药名,可治抑郁病。

善:常、多。

行:道理。

许人:指许国大夫。

尤:责怪、责难。

芃:péng,茂盛貌。

控:赴告、求告。

因:亲近,一说依靠、凭藉。

极:济也,救助。

【译文】

快马加鞭,赶回去吊唁卫文公。赶着马车,长途远行到了漕邑。许国的大夫们翻山越水追来,我心里感到烦忧。

尽管都不赞同我,也不能返回许国。看你们这么没好心,我的想法一定不会差。尽管都不赞同,也不能掉头渡河回许国。看你们这样没好心,我的想法不会停止。

登上那个山丘,采摘贝母。女子多愁善感,也有自己的主张。许国大夫责备我,他们真是幼稚狂妄。

走在原野上,一路茂盛的小麦。去告诉大国,谁亲近谁就去救助。许国的大夫国王们,不要再责备我。无论你们想些什么,都不如我走这一趟。

【作者简介】

许穆夫人,周庄王七年(前690年)左右,生于卫国都城朝歌定昌(今淇县城东街的东仓)。卫戴公之妹,姬姓,名不详。性聪敏,有才华,貌美多姿。嫁给许穆公,因称许穆夫人。狄人攻破卫国,卫懿公战死,卫人立戴公于漕邑。不久戴公死,卫人又立文公。她得知卫国遭此浩劫,要回卫国吊唁卫君,可是许国统治者不准她去,走到半路上被许国大夫追回,因作《载驰》。

许穆夫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一生诗作很多,但多数散失,留存至今的仅有三首。许穆夫人给后世留下的三首四言抒情诗形象鲜明,情感炽烈,文意真切,脍炙人口,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受到历代名人推崇。

淇奥

瞻彼淇奥(yù),绿竹猗(yī或ē)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ān)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xiù)莹,会(guì)弁(biàn)如星。

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ān)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zé)。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yǐ)重(chóng)较(júe)兮。

善戏谑(xuè)兮,不为虐兮。

《国风·卫风》

【题解】

颂卫武公的文采品德。一说是歌颂德才兼备的美男子。以淇园绿竹起兴,竹子的“君子”形象和品质从此始,开淇奥竹文化和中华竹文化先河。卫武公(前853—前758年),卫 国第十一位国君,姓姬,名和,朝歌人。太戎杀周幽王,卫武公率兵佐周抵戎,立大功,被周平王封为公。在位55年,修康叔之政,政通人和,百姓和集。能自责,善纳谏。95岁时,作《抑》诗自儆儆人。谥“武”。卫人感其德,赋此诗,后又在淇园内修武公祠和有斐亭,以志纪念。

【注释】

卫:周武王所封姬姓诸侯国,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东、东北一带 ),始建都于今浚县的卫贤。平武庚叛乱后,以三监之地封于康叔。从康叔建国至懿公败国,都朝歌383年。后又先后都于漕邑、楚丘、帝丘、野王。前221年,秦兼并天下。前210,秦二世废卫君,卫亡。

瞻:zhān,前看。

奥:yù,通澳、隩,水岸弯曲处。一说为“奥水”。《尔雅》:“厓内为奥,外为隈(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刘氏彝曰:“奥谓水涯弯曲之地。”唐·徐坚《初学记》卷六·地部中:“重涯曰岸,岸上地曰浒,曲涯曰澳(一曰隈)。”

猗猗:yīyī或ēē。美盛貌。《集传》曰:“猗猗,始生柔弱而美盛也。”

匪:通斐fēi,才华不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加工骨叫切,加工象牙叫磋,加工玉叫琢,加工石叫磨。金庸先生在《神雕》中解释说“这是赞美一个男子像切磋过的象牙那么雅致,像琢磨过的美玉那么和润。”

瑟:sè,矜持庄严貌。

僩:xiàn,心胸宽大貌。

赫:光明。

咺:xuān, 有威仪貌。

谖:xuān,忘记。

充耳琇莹:耳坠上装饰着美丽晶莹的翠玉。《毛传》:“充耳谓之瑱。”琇,xiù, 美石,宝石。

会弁如星:嵌饰在帽子缝上的美玉珍珠,闪闪烁烁,犹如繁星。会弁,kuàibiàn,一种束发的小型冠 冕,上有缝,可饰以玉。会,kuài,缝隙。弁,biàn,古时的一种官帽。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后泛指帽子。

箦:zé,郁然茂密貌。《康熙字典》:《诗·卫风》绿竹如箦。《传》箦,积也。言茂盛似如积聚。

锡:《诗经通论》曰:“锡即银。古人银、锡不分,称银亦曰‘锡’。”

圭、璧:玉器。比喻人治学有成就,象圭、壁那样已琢磨成器。《毛诗正义》:“金锡有其质,炼之故益精;圭壁有其实,琢磨乃成器。”圭,是一种长方形的玉版,上端象剑的尖端。古时,帝王、诸侯举行大典时,手中奉着圭。《周礼·春官·典瑞》:“王执镇圭,公执桓圭, 侯执信圭。”壁,平圆而中有圆孔的大玉器。

绰:chuò,旷达。

猗:yǐ,通倚。

重较:chángjué,车厢上有两重横木的车子。

谑:xuè,开玩笑。

虐:nüè。指戏谑之甚。无礼貌。不为虐,是指那男子善于说笑而有节制 ,无粗狂无礼。或解释“虐”为秽亵。

【译文】

远远看那淇河湾,绿竹葱茏长得欢。美君子文采风流,像象牙细切细磋,像宝玉精雕精磨。看容仪庄严威武,看心地光明磊落。美君子文采风流,记心头永颂功德。

远远看那淇河湾,绿竹青翠长得欢。美君子文采风流,耳瑱(tiàn玉质耳坠儿)美玉光闪闪 ,皮弁上珍珠星灿。看容仪庄严威武,看心地光明磊落。美君子文采风流,记心头永颂功德。

远远看那淇河湾,绿竹密密长得欢。美君子文采风流,质精纯有如金银,论德才有如圭璧。胸襟广宽厚温柔,乘车辇(niǎn车)倜傥(tìtǎng洒脱,不拘束)风流,笑谈幽默又风趣,不会伤人多仁厚。

【鉴赏】

试析《卫风·淇奥》中的君子形象及“竹”意象

《诗经》中的《淇奥》篇,《毛诗序》称“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人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其实,对于这首时间、地点、人物都无明确指示的诗来说,卫武公只是一种宽泛形象下被选取的特例,我们更应关注的也许是这种被泛指的君子形象所反映出的周代社会价值取向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本文结合传统阐释和现代注解,梳理了诗中描写的对象。即在注经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或有所流变的君子形象,以及竹的意象如何开始影响传统文人的审美和人生价值观。

一、诗歌描写的人物对象、刻画的君子形象及其影响

此诗的描写对象是卫武公,今人多泛指为有才华品德的君子。

以现代的视角来看,单纯从诗中无法确定其所指人物为谁,但为什么古时无数的注经者都要默认单指卫武公呢?而卫武公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卫武公虽然杀兄自立,但由《诗》至史,多对其政治成就持称颂的态度,如《国语》称其“耄而咨儆于朝,受戒不怠”。《史记》说他“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三国魏徐干《中论·虚道篇》记载:“昔卫武公年过九十,犹夙夜不怠,思闻训道。命其群臣 曰:‘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朝夕交戒。’又作《抑》诗以自儆也。卫人诵其德,为赋《淇奥》。”又因卫武公善写诗,据说《大雅·抑》和《小雅·宾之初筵》出自他的手笔,故文采斐然也并非虚誉。卫武公初年篡弑,晚修德行,一转念间,成其英名,世人对他是否当得起这千古盛名也存了宽容之心。人物会逝去,但功业不朽;吟诵的对象会被遗忘,但文采风流俱在。

《淇奥》对君子形象的刻画,是通过一系列的兴和比开始的。全诗分为三章,每一章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均以淇水岸边的绿竹起兴,从“猗猗”“青青”到“如箦”,描绘了它的成长过程。第二层则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描写君子的文采才华,比喻他研究学问和陶冶品行的精益求精;以“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描写其冠服仪表;以“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称颂道德之成。第三层才是正面描写并直抒倾慕之胸臆,“瑟兮 僩兮,赫兮咺兮”言其德容缜密庄严,心胸坦白宽广,“宽兮绰兮,猗重较兮”言其从容宽柔,风姿温和。“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写其幽默风趣而不失大体,进退得宜。

与《硕人》、《甘棠》、《君子偕老》中描写的人物形象相比,《淇奥》中的君子更着重于其内质之美及其外显,强调沉潜涵养、切磋磨砺的功夫,也难怪《论语》中记载: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而《大学》中更是将它上升到了极高的地位:“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佃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这一段话也成为了历代解释者的标准和儒家君子修身的要道。

二、“竹”意象的发展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淇奥》以绿竹起兴,然后以金、玉、石为比。金锡表现贵族君子的“锻炼之精纯”,圭璧则“言其生质之温润宽宏裕也”(朱熹《诗集传》)。玉在古人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君子与玉的关系,前人也多有论述。本文则主要分析“竹”这一意象。虽然“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理想,几乎可以说是涵盖了中国古代传统人格的整个结构,但与“玉”相比,“竹”象征意义的广泛流行则经历了比较长的时期。

在《诗经》中,关于竹的记载很少,除“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竹竿》)之类直接点明的例子外,用来起兴的只见于《淇奥》,仅此一例,且注释史上还颇有争议。

绿竹在古时有三种解释,其一,“绿”又写作“菉”,是两种草名。《毛传》:“绿,王刍也。竹,萹竹也。”孔疏以《诗经·采绿》的“终朝采绿”证“绿与竹别草”。清人解诗多用此说,如马瑞辰、王先谦。其二,“一物二名”(李巡),是一种草,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亦称:“绿竹,一草名,其茎叶似竹青,绿色,高数尺,今淇澳傍生此,人谓此为绿竹。”此说后人采用甚少。其三,解释为绿色的竹子,朱熹《诗集传》:“绿,色也。淇上多竹,汉世犹然,所谓淇园之竹是也。”淇卫之地乃黄河流域,比今时温暖湿润,以产竹著称。“淇园之竹”一说来自《汉书·沟洫志》:“上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下淇园之竹以为楗。”另《后汉书·寇恂传》:“光武于是复北征燕代,恂移书郡县,讲兵肄射,伐淇园之竹,为矢百馀万。”宋人解诗多用此说,如“淇上多竹,君子平居,所以自修者亦至矣”(苏辙《诗经集传》);“淇多美竹,汉书所谓淇园之竹是也”(范处义《诗补传》)。当然,现在的黄河流域已难见竹类,这与气候变迁有关,如竺可桢先生所指出:“方块字中如衣服、帽子、器皿、书籍、家具、运动资料、建筑部分以及乐器等名称,都以‘竹’为头(原注:如《诗经》中器皿家具有簟、笾、筐、笛等;竹制乐器有簧、笙、篱、篪、箫管等等。),表示这些东西最初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在周朝初期气候温暖可使竹类在黄河流域广泛生长,而现在不行了。”(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由此可见,绿竹即指常见的竹子,其理由还是比较充分的。当然,淇水之绿竹只是起兴的一个触发点,还没有被赋予深厚的人文内涵,玉则不同,玉的出现本身就更偏重于鉴赏品味以至于宗庙祭祀。故对于实用性的竹子来说,进入价值层面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竹”作为独特且鲜明的意象,首先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魏晋时代,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反对礼教、潇洒放达,温润质朴的玉石意象已经不足以概括他们对君子的定义。植物类的形象在玄学和佛学的影响下有所上升,“竹”几乎承载了儒道释三家的精神追求。它既有玉的坚硬,但又亦刚亦柔;既有玉的温和质朴,又别具自然悠闲的品味。其坚韧有节、不畏风霜、淡泊宁静、典雅孤直的特征与士大夫人格颇为一致,在文人雅士的不断吟诵下,竹逐渐成为君子品格和美学精神的重要象征。时至今日,世人提起心目中有着根深蒂固的竹之形象时,也许会想到《淇奥》里的绿竹,尽管竹在文学、艺术、宗教中的地位,当时还没有确立起来,但“竹”代表的君子形象和蕴含的道德节操,大概是《淇奥》一诗一个无心的开端吧。

考槃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

独寤寐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

独寤寐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

独寤寐宿,永矢弗告。

《卫风·考槃》

考槃在涧


《诗经·卫风》

【题解】

一位在山涧结庐避世隐居高人的赞歌,描写了他自得其乐的意趣。

【注释】

考槃:考指深入探究,槃指水平盘旋,反复盘查。考、槃二字实际是指所有的人有意、有为、自主、自觉、能动的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思想活动。 一说槃,同盘。毛传说:“考,成;盘,乐。”朱熹《诗集传》陈傅良的说明:“考,扣也;盘,器名。盖扣之以节歌,如鼓盆拊缶之为乐也。”黄熏《诗解》说:“考盘者,犹考击其乐以自乐也。”毛传:“山夹水曰涧。”

长:郑笺:“永,长。矢,誓。”

谖(音宣xuan):忘记。郑笺:“谖,忘也。”

阿:山坳。薖(音科kē):形容空的样子。一说窝。毛传:“曲陵曰阿。”王先谦曰:“谓山曲隈处也。”

过:一说来往。一说错误、过失。

轴:本义为车轴,引用为旋转之处。一说明智。一说进展的样子。一解为美好的样子。毛传:“进也。”范处义曰:“卷也,犹言卷而怀之。”苏辙曰:“涧也,阿也,陆也,皆非人之所乐也,今而成乐于是,必有所甚恶而不得已也。宽也,遍也,轴也,皆盘桓不行,从容自广之谓也。弗谖,既往之,戒不可忘也。弗过,不可复往也。弗告,不可复谏也。皆自誓以不仕之辞也。”

宿:闻一多《类钞》将此读为啸。告:告诉、宣扬。一说遗忘。一说同过。

硕(shuò)人:身材高大的人。郑笺:“硕,大也。”

寐:睡。寤(wù):醒。郑笺:“寤,觉,永,长。矢,誓。谖,忘也。”

矢:发誓。郑笺:“矢,誓。”

薖(kē):美貌。毛传:“宽大貌。”

弗过:过,过去。弗过,即不要忘记。

轴:作栋此,盘桓,彷徨之意。

【考释】

考槃一诗,历来的解释者大都认为是描写隐士的隐居生活的。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诗中有些字眼如涧、阿、陆、独、寐、寤等易让人猜为孤独之士隐居于山野;另一个更重要更直接的原因是《孔丛子•记义》中有孔子的论述:“子曰:吾于考槃见遁世之士而不闷也。”

其实,人们把孔子的话正好理解反了,历代的猜测解释因此也就都错了。本诗是一首深奥的哲理诗。需通过考正字义来揭示其内涵。

考槃在涧。考:考的形部为老字头,象部为丂(kǎo)。象形分析得到的本义为:在已定形的事物中以横及的方式深入贯穿。对已经形成定式、已经定形的现存事物,若向其内部做纵贯式的深入探究,必会横向波及已有的固定的部分,考字就表示这种情况下的行为。这一点可参考拷、烤、铐三字,这三字都表示向体内、向皮肉内部纵向施力的意思。

《唐风•山有枢》“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考在这里指敲击表面并引起表面波动震荡,而不仅仅指敲击。《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考指在龟甲上深入钻孔,并使龟甲面受到横向波及影响的行为。龟甲面受到的波及影响通过用火灼烧表现出来,表现为龟甲上不同的裂纹,古人依此裂纹来预测吉凶,这就叫卜。《淮南子•说林》“白璧有考,不得为宝,言至纯之难也。”这里把当成了名词来用,指玉面上因敲击而形成的斑点或裂纹。

考因此常被专用为表示推翻、打破、冲击现状(现有的形式)而向内深入的意思。如《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因为寿是指一个生命已经度过的年岁,所以“寿考”就是指在原有寿数基础上再向前推进、打破原定的寿数规定之“壳”而向里深“钻”,也就是“增长延长寿命”的意思。同样,《小雅•信南山》中有“从以骍牡,享于祖考”,祖也是已成历史的、已经存在的,所以“祖考”就是指一次次向“祖”中、向这种已有模式中“考入”而形成的列祖列宗,简言之就是“一代代增多的列祖列宗”。这两例中的“考”,都是指打破、钻进已有形式,并因而加入到其中去、加入到已有序列中去的意思。刘向《九叹怨思》“身憔悴而考旦兮,日黄昏而长悲。”“考旦”一词意为达旦、至旦,但不能因此而说考为至、达义,考字无此义。旦为早晨,是要达到的而非已有的既成的,故不能如寿、祖、龟甲等被“考”。能被“考”的只能是已有的既成的,因此这里只能指夜。刘向把夜、把已度过的那部分夜晚时光看成了固定的形式化了的东西,拼命想往里钻,想加入到其中去,想成为其中一员,想永守长夜,夜晚的时光就是这样向前延长着,一直到天明。所以,这里的“考旦”一词应为“考夜而至旦”或“考夜达旦”或“夜考至旦”,诗人省略为“考旦”了。这里的考字准确真切地表达了文中主人公的心态心理。

正是在此本义的基础之上,才形成了我们熟知熟用的词,如考究、考校、考证、考验等。《周礼》中有《考工记》,记述了百工的制作技艺。改变现有事物形状,在现有事物(如金、木等)形体之内下功夫使其改变,以制作成不同的器物,故曰之为“考”。汉代少府设有属官,曰考工室、考工,主制作兵器、弓弩及织绶诸项杂工,亦此义也。由此亦可推知,现代科技也是在已有的物质世界内对物体的形状结构做些改变,以制作出方便人们使用和享受的器物来,因此也可称为“考工”。计算机常用术语“考盘”,是向磁盘内考入数据,仍是遵循着古老的汉字本义的。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考指父亲”的说法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可能来自《礼记•曲礼下》。来看《礼记•曲礼下》原文,其中有曰:“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皇在这里有天、归天的意思,皇考实际上与祖考、寿考意思差不多,考仍是考入的意思,考入那皇皇然盛大的天空之中。妣、辟与考的意思接近,也都是向里切入、探入的意思。古时为国者一姓,余民庶附,祭祖乃天子专职,只有君王天子有祖庙,而余人只能祭于宗室、宗庙、祠堂,故而祭君王天子之父加一“祖”字,曰皇祖考,祭君王天子之母加一“祖”字,曰皇祖妣。如此,看原文中的这段话,就可判定后半段“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是解释前半段的,是解释“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两句的。后半段的话是后人附加的。从其食古不化的水平看,极可能是汉儒加上的,是汉儒们附加的错误解释。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其“皇考”也是指亡父。

《尔雅•释亲》“父为考,母为妣。”同样是错误的。而《尚书》中《康诰》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舜典》之“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二处,明显是把考字当作父亲或死去的父亲来使用的,所以也是照搬了当时的错误理解导致的。人们倾向于认为,今天人们所看到的《尚书》是伪书,看来是这样。伪造者可以伪造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但他的用字伪造不了,伪造者的用字是完全受限于他的时代的,他不可能超越他的时代,从其用字水平就可以准确确定文章的具体时代。可以这样说,这几例错误之原因在《礼记•曲礼下》的后半部分以及《尔雅》的错误解释,而伪《尚书》中只是照搬了这种当时的时代性错误而已。

可以发现,《尚书》、《尔雅》以及《礼记•曲礼下》的后半部分中对考字的使用和理解本身就是混乱的,有时考指父,有时则用来指亡父。不论考字是指父还是亡父,都是不对的,都不符合考字之本义。而《礼记•曲礼下》的前半部分、《离骚》等对考字的理解与使用是正确的,符合考字之本义。

还有一个例外,就是庄周对考字含义的歪曲。就象改变其他字一样,庄周也变异了考字的含义。《庄子•天地》“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他把考字当成敲、击来用了。这是在使用上按错误的含义使用的唯一一例。除此之外的错误,只是错误的理解、训诂,以及后人们照搬这个错误的训诂结论而造成的错误使用,当然,还有照搬庄周的错误而造成的错误使用。除此之外,整个历史中,所有的汉语文化资料都是在考字的本义上使用考字的。

最后,再析别一下“攷”字,因为常见攷、考二字混用。攷字本义为:以横及影响着向前贯穿的方式向前推进,常用来指考核,即按顺序排查、考核。攷表示的是一个顺序向前的过程或程序,只是浅浅地侧向、横向查看查看,而考字则是在固定的一点向深处深入贯穿。本处之“考槃在涧”,考即指深入探究。

槃:槃字与盤、磐等字意思很接近,所以很久以来就一直混用,将他们一一析别出来繁难而无趣,从槃字字象直接给出槃字之义为:以回环、平移的方式蒙蔽其中不能向前进,横向挪移地不前进。也就是盘桓不进,盘旋,在表面盘旋。如槃互、槃桓、槃停、槃旋等。槃不是盤,不是盘子。

考指深入探究,槃指水平盘旋,反复盘查。考、槃二字实际是指所有的人有意、有为、自主、自觉、能动的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思想活动。

涧:山涧。山涧狭窄而幽长。考槃在涧:深入探究、反复盘查在狭窄的山涧中。意思是指:在狭窄迫促的环境中长时间浸淫、长时间盘桓并深入研究,在一个狭窄迫促的环境中长时间下功夫。

硕人之宽。硕:这里为动词,意为:使硕大。之:以“之”字形向前,总是顶对出新地向前。每走一步,都与上一步方向相反,因此之字表示的是断旧至新的意思,离开此地而到彼处、断离旧迹到新态。一般译为往、至、趋向等,这里意为变成。宽:宽广,这里指心胸宽广。硕人之宽:能使人的心胸变得宽广阔大。长时间处于在狭窄的山涧中,反而能使人的心胸变得阔大宽广。

独寐寤言。独:独自,单独。寐:其象部为未,其余部分为形部。本义为:沉湎、沉迷,沉湎于其中。多用来指尚未睡着但已迷蒙的状态,即睡着前已经迷迷糊糊但还有知觉、没有完全睡着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迷离朦朦、弥漫幻幻、沉湎沉迷而不起而只是沉湎于其中的状态。寐字在诗经中多次出现,如《卫风•氓》“夙兴夜寐”,“寐”义与“兴”反;《王风•兔爰》“尚寐无觉、尚寐无聪、尚寐无吪”,“寐”义与“觉、聪、吪”反。从这些例证中可以清楚地确定:寐指沉迷、沉湎于一个状态中,而不跳脱出来,不清醒、不灵动。

寤:其象部为吾。吾,有违逆、忤逆、反对、跳出之义,则寤义为:醒悟,觉醒,从一个状态中跳出来,清醒警觉,跳脱灵动而不沉迷于某一个状态。常用来指睡醒。寤与寐义正相反。言:使原本封闭内含的东西浮泛散播开来,使泛化、虚化。此言之本义,可参《葛覃》一诗注。这里指虚泛化,在“宽”的基础上进一步泛化、虚化,也就是:宽泛无则。

独寐:独自沉湎于这种在山涧中“考槃”的状态而不出,把自己单纯独一地沉潜在这种状态中,就保持在这种状态中。这种在山涧中“考槃”的状态就是磨炼自己的状态,所以,“独寐”实际就是说要沉湎在这种磨炼自己的状态中不出来,总是处于这种磨炼中。寤言:对泛化、虚化要保持清醒惊觉,要跳出宽泛无边、无原则宽大下去的陷阱。因为心胸宽广阔大的人最难把握的就是这个“宽”的度。人一旦被“心胸宽广阔大”所迷惑,人一旦开始贪好追求这种宽广阔大,就会被这种宽广阔大所害,就会丧失原则、丧失立场、迷失自己,就会陷于“言”的状态之中。不管是内心在追求你心目中的“宽大”,还是在贪好迷恋那“宽大”的虚名,你都会进一步宽大下去,宽大得没了边,没有了原则。就象东郭先生,反而被坏的东西所乘。

本诗明确指出了这样的陷阱,也提供了避免掉进陷阱的办法——独寐。你只去专注于磨炼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阔大自己的心胸就行了,不要单独去想获得那“宽大、阔大”,不要去贪好追求那“宽大、阔大”的本身。独寐寤言:单纯独一地沉潜于这种磨炼状态中,专心地去磨炼自己,去开阔自己的心胸,但不要去追求那阔大,要跳出虚泛的陷阱。

永矢弗谖。永:永远,连绵无断绝。矢:箭,坚直冲锐、直直地飞冲向前以命中目标之物。矢乃加于他物之上者,凡横及着由此及彼加于其上者,皆可曰矢。矢的本义即横动横移着加于某物之上、横动而加。

《大雅•江汉》“矢其文德,洽此四国。”横加周之文德于四国之上,将周的高尚的道德文明普照于四国之上,以使其融洽和谐。《大雅•皇矣》“无矢我陵”,不要侵占我的山陵,不要加于我的山陵之上。《大雅•大明》“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殷商的军队,会聚起来象密密麻麻的树林;周的军队象箭矢一样射向牧野大地,四周商的军队就象竖起的箭靶。侯即箭靶,矢即加于(牧野)之上,维是在周围拢起,兴即兴起、竖起。旧说不明其义,说矢“通”誓,把“矢于牧野”当成了“牧野誓师”。“牧野誓师”之说可能与《尚书》之《牧誓》篇有关。可能有牧野誓师之事,但“矢于牧野”却不是“誓于牧野”。这里是在作诗,把“矢”当成“誓”解释不通。

把“矢”当成“誓”的另一个著名冤案就是对孔子的形象歪曲。《论语•雍言》“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其中的“矢”字也是直接加于所言说的目标之上的意思,即针对性地说明、直接开示,这是孔子见子路不明白就直接开示给他,把其中的道理给他讲明白。旧说把矢当作“誓”来解释,让孔子在学生面前发誓赌咒,着实荒唐。

《尚书•盘庚上》“出矢言。”潘岳《西征赋》“扞矢言而不纳,反推怨以归咎。”矢言,直接加于所言说的目标之上的话,即尖锐的、一针见血之言。韩愈《祭柳子厚文》“设祭棺前,矢心以辞。”矢心,把心直接针对着加上去(用言辞),即开陈本心、袒露心扉。扬雄《法言•五百》“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笔而成书。”矢口,把口直接加于事物之上,针对性地加于事物之上。《春秋•隐五年》:“春,公矢鱼于棠。”鲁隐公不听劝告,非要到棠地去观看捕鱼,史官就如此记载。矢鱼,直奔而去观看捕鱼也。

弗:不,不要。本义为:横向施加影响,施加横向的影响。有时用来指使产生横向的效应,如《大雅•生民》“克禋克祀,以弗无子。”有时则指阻断事物的正常发展,即横向阻断,也就是不、不要的意思。谖(xuān):废止,半途而废,散开来。以弥散的方式来回倒换,在来回倒换的过程中越来越播散、分崩离析,越来越放大地游移不定、失去本真,此其本义。《卫风•淇奥》“终不可谖兮”,《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其中之“谖”都是此本义。

永矢弗谖:永远象直直飞进的箭矢一样紧扣目标,而不要一次次倒转变换,半途而废。心胸宽大的人容易变得无可无不可,怎么样都行,以致在一次次的倒转变换中,在随和、适应、退让中,在无原则地改变自己以随顺外界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把自己晃散了架子,半途而废,走不到最后。独寐——永矢意近,寤言——弗谖意近。

考槃在阿。阿(ē):弯曲隆起的小土包,丘陵。考槃在阿:深入探究、反复盘查在弯曲起伏的丘陵地带。意指在不直畅的、扭曲的环境中下功夫。

硕人之薖。薖(kē):豁达,豪迈。其形部为草字头,象部为過(过)。本义指阶段性地直畅、驱除回缠、排出涡旋。硕人之薖:能使人的心胸变得豁达、豪迈。

独寐寤歌。歌:高声唱。有纵向放大的意思,如歌颂等。这里指高歌狂放、放纵不羁、放纵失度。歌与言相对。言指横向放大、虚泛摇晃;歌是指纵向放大、放纵无度。二者都有超过限度、丧失原则的意思。豁达豪迈进一步发展下去、放大下去,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成了狂放不羁、放纵无度了。同样,这里指出的也是贪好、追求这豁达豪迈本身所导致的结果。独寐寤歌:单纯独一地沉潜于这种磨炼状态中吧,专心地去磨练自己的心胸,让自己变得豁达、豪迈,但不要去追求豪迈,要从高歌狂放、放纵不羁中跳出来。

永矢弗过。过(過):本义指不涡旋、不回缠,不局限于一个小范围而是穿越突破出去,也就是超越、穿过界限,突破限度。这里,指脱离范围,不着边际,就象箭矢脱靶一样。永矢弗过:永远象直直向前飞射的箭矢一样紧扣目标,不要脱离箭靶,从旁边空空经过。这里同样是在指出“豁达豪迈”容易导致的另一种结果。在一次次地摒弃猥琐、跨越障碍的过程中,人会越来越享受到开朗通达所带来的“空”的妙处,人会越来越被“激越”所带动,这样,就很容易把握不住自己,会刹不住车,就容易突破界限,脱离范围,就容易“过”。

考槃在陆。陆:即大陆,陆地。平展,开阔,四通八达。考槃在陆:深入探究,反复盘查在平展通达的大陆。意指在平坦、开阔、通达的环境中下功夫。

硕人之轴。轴:本义指圆转而不动,即车轴、轴心、中心枢纽之轴,意为心有定数,心有定见,不迷失。在平展开阔的、四通八达的陆地,在这个无论向哪个方向都能轻松如意到达的环境中,人极易迷失自己;而“考槃”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下功夫,能使人变得心有定见,变得擅于在运动变化中把握自己,内心不会在顺利的环境下变得弛靡随纵。硕人之轴:能使人变得心有定见,不迷不失。

独寐寤宿。宿:使沉降下来并保持,多用来指运动变化中不变的能贯穿至今的东西。宿与夙、素不同,夙指早早就开始的;素指本来、原有、在纷纭反复中独自一贯、不染杂的;而宿指以前沉降固定下来并一直影响到今天、贯穿到今天的。如宿志、宿怨、宿仇等,都是指过去产生并一直到现在还存在、影响到现在的东西;宿命指的是前世的生命活动对今生今世人命运的影响,佛家的宿命论说的是人今生的命运是由前世所为善恶决定的;宿因也是佛家术语,指的是前生的因缘;宿分指前定的缘分,宿世指前世。

又如,草木留存于地下,又能重新发芽的老根叫宿根;很早就成就功名、属于上一代的但至今仍在征战沙场的老将叫宿将;夜里睡觉称为宿,因为这样使人从昨天过渡到了今天,睡觉使人的一些方面沉降并保有下来;宿饱指晚餐吃的多,到第二天早上仍饱;宿醉指隔夜仍存的余醉。通过上述总结可以知道,宿多用来指一种世代转换或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中不变的东西,一种沉降下来的不变化,一种沉降。站在新生阶段看,还存在着上一个阶段的东西,这个上一阶段的东西就是“宿”的东西。宿有一层“抗拒变化”的意思,宿使得有关部分不变化、不能随着阶段性发展而发展,使得其不能随之而“升华”。

所以,对一个立志磨炼自己的人来说,“宿”就意味着不提高、不升华,就意味着有些不好的东西、旧有的久有的东西总是存在,总是去不掉那些不好的东西。一个人有定见、有主见、不迷失是好事,但顽固不化、保有着那些不好的方面不放就不好了,所以,“轴”者极易滑向“宿”的状态,如何分辨二者并避免“宿”就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了。

轴是其它部分绕其转动的中心枢纽。一个人“轴”,则圆转随顺但又不失去自己的定见和刚直,这是很好的状态。但若是单独去追求这个“轴”,总是想让自己变得有主意、有定见,总是在有意识地追求这个“轴”,那么就会象沿着车轴的轴向用力一样,把本当流转变动开来的东西也凝塞住了,就变成了“宿”,守旧不变,僵塞不转,顽固不化。专门去追求“轴”,则“宿”就是“轴”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北方汉语中,“轴”也常用来形容人,如说“这个人太轴了”,是表示这个人怎么着也是拿定自己的主意不变,有些倔犟、拧、刚硬,怎么转还是守着其轴心不变不动。“太轴”是一贬语。“太轴”者进一步发展,则滑转流利的车轴就会转动不利,乃至不再转动,那么本是在行进中转动着而又平移着的车轴,那因圆转随顺而保持着轴心枢纽作用的车轴,就成了被桎梏住的一根铁棍了,车子也不能再向前走了。

独寐寤宿:单纯独一地沉潜于这种磨炼状态中,专心地在这种环境中去磨炼自己的意志,去让自己变得有主见、不迷失吧,但不要去专门追求让自己变得有主见、不迷失,因为那极易变成顽固不化、抗拒升华。

永矢弗告。告:本义是“使横向封闭规约而纵向上延”。把事情、事务之一般的、正常的、横向的、水平的发展变化停止、约束规约住,使其不再在此“横向”上变化,而后,将此收束规约后的内容如实保真地向“纵向”上传延,使之向上传延发展。即:保真上延。这里则是指禁锢、封闭,就象直直向前射的箭矢被生生禁锢住一样,箭矢不能再射向目标,只能纵向上跳。永矢弗告:永远象直直向前飞射的箭矢一样紧扣目标,不要半途告退,生生禁锢住前进的势头,跳离开前进的轨道。

诗本文至此翻译完毕,为便于认知,把相关译文搁在一起,并稍作修改如下:长期在狭窄的山涧中磨炼,能使人的心胸变得宽广阔大。就这样专心去磨炼,让心胸变得阔大吧,不要转而去追求那阔大,永远象飞箭一样紧扣目标,而不是一次次倒转变换,半途而废。长期在弯曲起伏的丘陵地带磨炼,能使人的心胸变得豁达、豪迈。就这样专心去磨练,让心胸变得豁达豪迈吧,不要转而去追求那豪迈,永远象飞箭一样紧扣目标,而不是脱离箭靶,从旁边空空经过。长期在平展通达的大陆上磨炼,能使人变得心有定见,不迷不失。就这样专心去磨炼,让自己变得心有定见吧,而不要转而去追求那定见,永远象飞箭一样紧扣目标,而不要半途告退,跳离开前进的轨道。

【鉴赏】

这是一首隐士的赞歌。题目的解释,自来都包涵赞美的意思。毛传说:“考,成;盘,乐。”朱熹《诗集传》陈傅良的说明:“考,扣也;盘,器名。盖扣之以节歌,如鼓盆拊缶之为乐也。”黄熏《诗解》说:“考盘者,犹考击其乐以自乐也。”总之,题目定下一个愉悦赞美的感情调子,使读者在接受上有了感受的提示和理解的引导。

全诗分三章,变化不大,意思连贯。无论这位隐士生活在水湄山间,无论他的言辞行动,都显示畅快自由的样子。诗反覆吟咏这些言行形象,用复沓的方式,加深读者的感受。

诗集中描写两个内容。一是隐士形象。“硕人”一词,本身就带有身体高大与思想高尚双重含义。全诗反覆强调“硕人之宽”、“硕人之薖”、“硕人之轴”,突出“宽”、“薖”、“轴”,实际上表示隐士的生活是自由舒畅的,心胸是宽广高尚的。他远离浊世,又使浊世景仰。因此,这个隐士虽然隐居山间水际,但仍然是受人们敬重仰羡的社会人。《诗序》说,这首诗是讽刺卫庄公的,因为卫庄公“不能继先王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看来,隐士是贤者,处身于穷乡僻壤,倒是对的。至于是否直接讽刺卫庄公不用贤人,就诗本身来说,并没有明显的昭示。所以,硕人是隐士,是贤者,是有高尚思想宽广胸襟的伟人,诗内诗外,都得到表现。诗歌反覆吟咏,给人印象就深刻了。诗中描写的另一个内容,是隐居的环境。“考盘在涧”、“考盘在阿”、“考盘在陆”,无论在水涧、山丘、高原,都是人群生活较少的地方。隐士之所以叫做隐,当然并不仅仅在于远离社会生活。虽说前人有“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山”的说法,在朝廷、市井之中做隐士不是不可以;不过,一般说来,隐士大多数指远离人群集中活动的范围,到山林、水际、海岛等较荒僻地方去生活的一批人。也可以说是自愿从社会中自我放逐者。诗歌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把隐居的环境写得幽静雅致。山涧、山丘、黄土高坡,都不涉一笔荒芜、凄凉、冷落,反而成为一个符合隐士所居的幽雅环境。那么,贤良的隐士在幽雅的环境中,就如鱼得水,散步、歌唱、游赏,自得其乐,舒畅自由。于是,隐居之乐也永远不能忘却,更不想离去了。贤人、幽境、愉悦三者相结合,强烈地表达出硕人的隐居,是一种高尚而快乐的行为,是应该受到社会尊重赞美的。

诗歌每章一韵,使四言一句,四句一章的格式,在整齐中见出变化。特别是可歌的《诗经》,在吟唱中音韵的变化,就使歌声抑扬有序,载着作者的赞美之情,充盈空间,不绝于耳了。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国风·卫风》

徐悲鸿:庄姜图

【题解】

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叙述她的出身,她的美丽以及出嫁的盛况。

【注释】

硕人:身材高大体态丰满的人。此指女主人公庄姜。

颀:身材修长。

衣锦:穿锦。衣,动词,穿。锦,用锦缎制成的衣服。

褧:jiǒng,古代用细麻布做的罩在外面的单衣,或曰披风。

齐侯之子:齐庄公的女儿

卫侯:卫庄公。

东宫:齐国太子得臣。古代太子居东宫,因称。

邢侯:邢国国君。

谭公:谭国国君。

维:是。

姨:姨妹或者姨姐。

私:女子称姊妹的丈夫,即姐夫或者妹夫。

荑:植物初生的叶芽。

蝤蛴:qiúqí,天牛的幼虫,身白而长。

天牛的幼虫

天牛

瓠:hù,瓠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果实为细长的圆筒形,果肉入菜。

犀:瓠子果中的籽,洁白整齐。

螓:qín,昆虫,体形像蝉而小,额头宽而方正。

倩:笑时两颊出现的窝。

盼:眼珠黑白分明。

敖敖:身材高的样子。

说于农郊:意思为停下来和大臣们说话。

牡:雄性,公马。骄,表示高大的样子。

幩:fén,系在马口衔(马嚼子)两边装饰用的 绸子。

镳镳:盛貌。镳,biāo,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

翟茀:以野鸡羽毛装饰的车子。翟,dí,长尾的野鸡。 茀,fú,车蔽,古代妇女乘车不露于世,车之前后设障以自隐蔽。

朝:朝见。

夙:早。

活活:流水声。

罛:gū,大渔网。

濊濊:huòhuò,撒网入水的声音。

鱣:zhān,一种大鲤鱼。

鲔:wěi,古指鲟鱼。

发发:鱼在水中跳跃的声音。

葭:jiā,芦苇,水边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紫色花下有很多丝状绒毛,茎中空光滑,可编席或造纸。

菼:tǎn,荻,水边多年生草本植物,形如芦苇,叶长,花穗紫色,地下茎蔓延,茎可编席。

揭揭:修长飘扬貌。

庶姜:众多陪嫁的姜姓女子。庶,shù,众多。

孽孽:身材高挑貌或衣饰华贵貌。

庶士:众多随嫁的奴仆。

朅:qiè,勇武,健壮。

【译文】

窈窕淑女光照人,外披罩衣身穿锦。齐侯爱女身份尊,卫侯乃是她夫君。她是太子同胞妹,姊妹有嫁邢国君,也有谭国之夫人。

玉手白皙如柔荑,肤色滑腻似凝脂。脖子柔白如蝤蛴,齿如瓠子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笑靥巧妙真美丽,美目流转富情意。

窈窕淑女好容颜,停车整息在城边。四匹公马真雄健,朱绸马嚼光闪闪,雉羽饰车来朝见。众位大夫早退朝,勿使君王太疲倦。

黄河水势浩荡荡,花花奔流向北方。撒网入水来捕鱼,鱼尾击水剌剌响,芦苇高直又秀挺。陪嫁女子服饰盛,护送众臣高又壮 。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国风·卫风》

【题解】

一个勤劳善良的妇女,哀诉她被始乱终弃(“始乱之,终弃之。”——元稹《会真记》。乱,淫乱,玩弄)的不幸遭遇。

【注释】

氓:méng,民,男子。

蚩蚩:chīchī,笑嘻嘻,一说老实的样子。

贸:交易。

匪:通“非”。

即:靠近。

谋:商量。

顿丘:卫国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浚县境内。

愆:qiān,过错,误。

将:愿,请。

垝垣:guǐyuán,断墙。

复关:卫国地名。

载笑载言:又笑又说。载,语助词。

卜、筮:占卜。卜bǔ,用龟甲卜吉凶;筮,shì,用蓍shī草占吉凶。

体无咎言:卦体无凶言。咎,jiù。

贿:huì,财物,指嫁妆。

沃若:鲜润。

鸠:斑鸠,传说它吃多了桑葚会醉。

士:指男子。

耽:dān,沉溺于爱情。

说:通“脱”。

陨:yǔn,坠落。

徂尔:cúěr,往你家,嫁与你。徂,往。

汤汤:shāngshāng水大而急。

渐车帷裳: 沾湿车的帷幕。渐,jiān,沾湿、浸渍。帷裳,孔颖达曰:“襜帷,山东谓之裳,或曰潼容...... 帷裳,潼容也。其上有盖,四方旁垂而下,谓之幨。”《释名·释床帐》:“幢容,施之车盖,童童然以隐蔽形容也。”

爽:过失,差错。

贰:不专一,变易无常。

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

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言:语助。

遂:如愿。

知:通智。

咥:xī,大笑貌。

悼:悲伤。

偕:xié,共同。

隰:xí,低湿之地。

泮:pàn,通畔,水边,岸。

总角:童年。

晏晏:yàn,温和貌。

不思其反:没想到他自食其言。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绸布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是来和我谈婚事。我送你过淇河水,送到顿丘不愿回。不是我要推婚期,你无良媒不成礼。请你莫恼别动气,约定秋天为婚期。

登上高高破城垣,秋水欲穿望复关。复关茫茫不可见,暗自哭泣泪涟涟。农家小伙到复关,又说又笑两相欢。你已求神算了卦,卦辞没有灾凶言。你赶车子来娶我,我把嫁妆往上搬。

桑树繁茂叶未落,它的嫩叶很新鲜。哎呀斑鸠呀,别贪桑葚嘴莫馋!哎呀姑娘呀,别把男子轻爱恋!男子爱上女孩子,想丢就丢脑后边;女孩爱上男子呀,要想解脱难上难。

桑叶经霜渐凋落,又枯又黄任凋零。自从嫁给你做妻,三年吃苦受贫穷。淇水浩浩荡荡流,湿我回家车帷布。我做妻子无过失,你坏良心改初衷。男人做事无定准,三心二意无德行。

做你妻子已多年,持家辛苦没人怜。天天起早又睡晚,没有出头那一天。如今生活已安定,你却残暴露狰狞。兄弟不知我苦衷,冷言冷语来嘲讽。沉思默想苦无言,暗自伤悲多辛酸。

曾经相约共偕老,谁想到老心生怨。淇水荡荡也有岸,沼泽再大也有边。青梅竹马两无猜,有说有笑心中欢。信誓旦旦我牢记,谁想你却把心变。你违誓言不念旧,我要和你一刀断。

附:

向往人生自由平等再现社会历史风情——《诗经·卫风·氓》赏析

栗松岭

《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共三百零五篇。《卫风·氓》共六章,章六句,二百六十三字,为《诗·国风》一百六十篇中第一大篇。《卫风·氓》这首诗一方面抒写了男女美好的爱情生活;另一方面,又揭露、批判了当时社会出现的男女不平等现象,从而表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对不平等的家庭生活和遭虐待被歧视的处境的强烈不满和怨恨。但是,对于这首现实主义的完美里巷情歌,长期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注释者、批评家,总是按照自己特定的时代意识,从封建礼教出发,以儒家“诗教说”的原则,加以曲解和诋毁,称其为“淫乱之诗”,称诗中女主人为“淫妇”,不同程度地遮蔽了作品的本真面目,减损了这首诗的艺术光辉。为了剔除古人的曲解和附会,还《卫风·氓》这首诗以本来面貌,现对《氓》诗的产生年代与地域、《诗经》时期的婚姻家庭观以及《氓》这首诗的主题思想等方面加以释析。

一、《氓》诗产生的年代与地域

根据《毛诗序》言“宣公之时”可推知,《氓》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公元前7世纪,距今大约2700年左右。它产生的地域,诗中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和“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多处提到顿丘和淇水。对淇水没有异端,即现在从西南到东北,斜贯浚县全境的淇河故道。但对顿丘,个别古籍注释虽有异说,但大多数群经正史都把《氓》诗“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顿丘”,标注在春秋卫地,今河南省浚县。最具有权威性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11月出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都详细注释着:“《诗·卫风·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在春秋卫地,今河南省浚县。”郦道元的《水经注》“淇水”卷中说得更为详细,曰:“淇水,迳雍榆城南,又北迳其城东,东北迳同山东,又北迳白祀山(现在白寺山)东,又北屈而西转,迳顿丘北,又屈迳顿丘县故城西,《诗》所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者也。过顿丘,淇水又东北迳枉人山(象山和善化山)东、牵城(王庄乡前军寨村)西入内黄境。”《水经注》中提到的雍榆城、同山、白祀山、枉人山和牵城,均在浚县境内。

诗中的顿丘具体位置在浚县什么地方,这又是史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这一问题,其实《水经注》中已说的比较明确,即在枉人山东、淇水南,现在的浚县屯子镇的蒋村一带。在蒋村遗址南、枉人山东2公里处,即淇水岸有一村庄,名屯子。该村南北最长处为600米,东西最宽处为400米,中间隆起,高达4米余,这里显然在当地是一个丘了。再就名称而论,它和顿丘有点音近。如果蒋村遗址确为顿丘故城,则屯子村当为原来的顿丘无疑。同时,遗址和文献记载的顿丘及顿丘故城位置相印证。

二、《诗经》时期劳动人民的婚恋观

《诗经》所处的时期,正值商代末期。受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这一时期劳动人民的婚恋观念集中表现为:(一)以忠贞不渝为尚,视二三其德为耻。《诗经》在赞扬和肯定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真挚专一的严肃爱情态度的同时,也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和忘恩负义之徒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二)男女对终身大事有强烈的自由意识。在《诗经·国风》中,从很多情歌中可以看出,男女恋爱结婚是比较自由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诗反映了婚恋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始能正式结婚。还有一部分诗反映了恋爱婚姻受到限制和破坏,使得一些青年既想追求真正的爱情,又不得不瞻前顾后,从而陷入痛苦之中。(三)男女在相爱中,感情抒发炽热,语言表达温柔淳朴,相爱活动大胆热烈,特别是女方比男方更为主动、直率,毫无芥蒂与顾忌。同时,以原始性爱为基础的自由恋爱,是极为普遍的。(四)劳动人民的择偶标准是重视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但首要条件还是看重人的内在美,即勤劳勇敢、善良和顺。

三、《氓》诗的主题思想

《氓》诗采用赋、比、兴和倒叙、插叙的艺术手法,通过诗中女主人公追忆她与一青年男子氓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展开情节,内容上叙述三个生活片段:一是婚前的美好爱情;二是诉说婚后不平等、不美满的家庭生活;三是对背弃信誓之人并不留恋,抱着“亦已焉哉”的决绝态度,毅然大归离开男家。它的主题有四:一是崇尚美好、自由的爱情、婚姻生活;二是申诉男女不平等、为妇之苦,对遭虐待、被歧视的地位和处境表示不满和反抗;三是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和忘恩负义之徒进行揭露和批判;四是告诫社会同友要当心,不要再上那些负心郎的当。

《氓》诗一、二章,用赋直陈女主人公与氓从美好纯真的恋爱到结婚的过程。据女主人述说,她原本是一位靠采桑、养蚕、缫丝卖钱为生的乡间桑女。在生产品交换的集市上与一青年男子氓相遇,相互在交易中接触相识。她追忆说:“当初那氓说用他的布来换我的丝,其实是借故来向我谋求婚事的。他的憨厚、朴实引起我的好感,我愿意与他相处。每次相会,我都送他渡过淇水,一直到顿丘才肯分手。他多次恳求我嫁给他,甚至一再抱怨我有意拖延佳期。我也一再向他解释说: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而是你还没有选好媒人向我家正式行求婚之礼。你可千万别生我的气,那么咱就把金秋作为婚期好了。”通过相处,一个热烈追求,一个痴心相爱。经占卜问筮、说媒请亲之礼,男娶女嫁,终成婚眷。女主人公对这一段恋爱生活,是那样痴情向往。

诗中第三章,为全篇转捩点,采用比而兴和插叙手法,通过女主人公的议论和抒情,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比喻,为下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张本,来表达她的感情已由开始的爱情得意高峰,顿时跌落到失意绝望的深谷。

第六章,是这首诗的总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章。女主人公唱道:“开始你对我发誓,夫妻要白头偕老,如今老来却使我恨怨。淇水虽宽尚有岸,沼泽再广也有边,惟我之痛苦无限?回顾少年未嫁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此算了吧。”女主人公认为,既然你背叛初衷到情意已断、恩爱已绝的地步,我何苦为你的负情百思不解、自寻苦恼呢!对此,她并不徘徊留恋,愤而决绝大归,表现了她性格的刚毅和强烈的反抗精神。综观全诗,实为刺时之诗,是《诗经》中最有特色、最富感染力、最具批判性的上好作品。

2004-6-15 鹤壁日报

竹竿

春秋·许穆夫人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国风·卫风》

【题解】

卫女许穆夫人远嫁许国,欲归不能,以诗抒发思父母、念故园之情。

【注释】

籊籊:tì tì,长而尖削貌。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哪能不想你,路远不能到达那儿。

泉源:水名。

瑳:cuō,玉色洁。

傩:nuó,婀娜。

滺滺:yōuyōu,河水荡漾之状。

桧:guì,即桧柏、俗名“刺柏”。

言:语助。

写:泻、泄、卸。

【译文】

钓鱼竹竿细又长,用它垂钓淇河上。难道我会不思乡,路远无法归故乡。

泉源汩汩流左边,淇河荡荡流右边。姑娘长大要出嫁,父母兄弟离得远。

淇河荡荡流右边,泉源汩汩(gūgū水流声)流左边。 嫣然一笑皓齿露,身佩美玉赛天仙。

淇河悠悠日夜流,桧木桨儿柏木舟。驾车出游四处逛,借以消遣解乡愁。

余冠英先生的翻译最为贴切和俏皮:

钓鱼竹竿长又长,儿时垂钓淇水旁。少女时光怎能忘,路远无法回故乡。

汨汨肥泉于左方,哗哗淇水流右方。女大当嫁要出门,远别了兄弟和爹娘。

淇水潺潺在右方。肥泉汨汨左边淌。明目浩齿一女郎,身上的玉佩响叮当。

淇河水欢快地流淌,驾小舟划着双桨。顺水漂流到远方,消散我胸中的忧伤。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许穆夫人少女时的顽皮、清纯和无忧无虑。在这首诗里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个美少女荡舟水中,垂钓嬉戏的美丽画面。但是有很多人似乎忽视了这一点,像朱熹等大儒们总是想把像许穆夫人这样的女性定义为端庄、正派、贤惠的代表加以宣扬,其实他们忽视了,很多所谓的贤夫人们也是从可爱的少女时代走过来的事实。——《稗官女史》(先秦卷)(作者:尹剑翔

【作者简介】

许穆夫人,周庄王七年(前690年)左右,生于卫国都城朝歌定昌(今淇县城东街的东仓)。卫戴公 、文公之妹。姬姓,名不详。性聪敏,有才华,貌美多姿。嫁给许穆公,因称许穆夫人。狄人攻破卫国,卫懿公战死,卫人立戴公于漕邑。不久戴公死,又立文公。她得知卫国遭此浩劫,要回卫国吊唁卫君,可是许国统治者不准她去,走到半路上被许国大夫追回,因而作《泉水》和《载驰》。

许穆夫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 有文字记载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一生诗作很多,但多数散失,留存至今的仅有三首。《竹竿》是许穆夫人怀念祖国和家乡的诗作。许穆夫人给后世留下的三首四言抒情诗形象鲜明,情感炽烈,文意真切,脍炙人口,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受到历代名人推崇。



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觽。

虽则佩觽,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国风·卫风》

【题解】

少女埋怨少年懵懂。

【注释】

芄兰:草本植物,又名萝藦,俗名婆婆针线包,实如羊角。芄,wán。

支:同“枝”,枝条。

觽:xī,古代骨制的解绳结用具,头尖尾粗,形状像牛角,俗称角锥,也为成人佩饰,少年婚后也佩,象征成人。

能:乃、而,一说宁、岂。

我知:知我,了解我,和我相匹和。

容:从容的样子。

遂:安闲的样子。

垂带悸兮:低垂的衣带摆动的样子。悸,本指害怕颤抖,此指衣带摆动。

韘:shè,抉拾 (古代射箭用具。抉即扳指;拾即臂衣,套于左臂上用以护臂),俗称扳指,古代射箭时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用来钩弦的工具,用玉或骨制作,一般为成人佩戴,已婚少年佩戴象征已经成人。

甲:xiá,通“狎”,亲昵。

【译文】

芄兰枝头尖又尖,童子角锥佩身边。虽则角锥佩身边,不能与我相匹伴。貌似从容又安闲,衣带长垂飘颤颤。

芄兰枝上叶弯弯,童子手戴扳指圈。虽则手戴扳指圈,不能与我相狎玩。貌似从容又安闲,衣带长垂飘颤颤。



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国风·卫风》

【题解】

(宋桓公夫人,卫文公之妹,生襄公而出。襄公即位,夫人思宋,义不可往,故作诗以自止)诗中的主人公,按《毛序》旧说当是归于卫国的卫文公之妹宋襄公之母,因为思念儿子,又不可违礼往见,故有是诗之作;现代的研究者多不从此说,而定其为客旅在卫的宋人,急于归返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

【注释】

谓:说。

河广:黄河宽广。卫国在戴公之前,都于朝歌,和宋国隔黄河相望。

一苇杭之:一束芦苇到对岸。马瑞辰《通释》:“《正义》言一苇者谓一束也。”“一苇杭之,盖谓一苇之长,可比方之,甚言河之狭也。下章曾不容刀,亦谓河之狭不足容刀,非谓乘刀而渡,则上不乘苇而渡,明矣。”

竟:乃,而。

刀:通“舠”dāo,小船。

跂:qǐ,踮起脚。

崇朝:终朝,即走路用不了一个早晨。

【译文】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束芦苇即可航。谁说宋国路遥远,我踮脚尖即可望。

谁说黄河广又宽,竟难容下小木船。谁说宋国路遥远,一早不用到对岸。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国风·卫风》

【题解】

妻子思念远征的丈夫,并称颂丈夫是国家的英雄。

【注释】

伯:排行老大的称呼,也是周代女子对丈夫的称谓,相当于现在的阿哥、大哥。

朅:qiè,威武貌.

桀:杰,才智出众的人,或称英雄.

殳:shū,古代一种竹木制兵器,长一丈二尺,有棱无刃。

前驱:即先锋。

蓬:草本植物,叶细长而散乱,茎干枯易断,随风飞旋。这里形容头发乱糟糟的样子。

沐:洗头发。这里作名词,指洗发用的米汁,古人用米汁洗头。

适:适合。

容:修饰容貌;女为悦己者容,丈夫不在,没有心思打扮。

其雨:祈雨。

杲杲:gǎogǎo,光明貌。

愿:殷切思念的样子。

首疾:头痛,

谖草:萱草,俗称忘忧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使人忘掉忧愁。

背:偏僻,一说古通北,或说小瓦盆。

痗:mèi,忧思成病。

【译文】

我的哥哥真英勇,邦国之中称英雄。哥哥手执丈二殳,为国征战当先锋。

自从哥哥去东征,头发散乱似飞蓬。不是没有润发油,讨谁欢心整仪容。

好似久旱把雨盼,太阳明亮总晴天。念念不忘我哥哥,想得头痛也心甘。

何处能寻忘忧草,将它种在后庭院。念念不忘我哥哥,忧思成疾柔肠断。

有狐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

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

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国风·卫风》

【题解】

以狐狸起兴,写一女向一男求爱。虽其人贫无衣裤,但仍爱他。一说妻子怀念流离不归的丈夫。

【注释】

绥绥:suísuí,独行求偶之貌。

梁:河堤,水坝。一说是桥。

之子无裳:之,那。子,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裳,下衣。

厉:高峻的河岸。一说通濑(lài),指浅滩。

【译文】

有只狐狸缓缓走,在那淇河坝上头。我的心里真忧愁,那人裤子都没有 。

有只狐狸缓缓走,在那淇河岸上头。我的心里真忧愁,那人腰带都没有。

有只狐狸缓缓走,在那淇河边上头。我的心里真忧愁,那人衣服都没有。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国风·卫风》

【题解】

男女相互酬赠。

【注释】

琼琚:泛指美玉。琼,赤色玉;琚,佩玉。

瑶:美玉。

玖:浅黑色玉石。

匪:非。意即不仅仅是表面的酬谢报答,希望永远想好。

【译文】

美人赠我香木瓜,我用美玉来报答。不是仅仅来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

美人赠我香木桃,我用美玉来回报。不是仅仅作回报,表示我俩永相好。

美人赠我香木李,我用美玉来回报。不是仅仅作回礼,表示永远都爱你。

春秋·姬和(卫武公)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

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

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

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

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

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

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

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

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

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梦,我心惨惨。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

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于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

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取譬不远,

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大雅·荡之什》

【题解】

卫武公籍自警以刺周平王。

【注释】

抑抑:慎审貌,谦谨貌。马瑞辰通释:“此传慎密犹慎审也。” 毛传:“抑抑,慎密也。” 宋苏轼《赐冯京乞依职任官例祗赴六参不允诏》:“虽抑抑自警,知卿有卫武之风,而僕僕亟拜,非朕待子思之意。” 一通“懿懿”,美好貌;轩昂貌。马瑞辰通释:“抑,通作‘懿’。”毛传:“抑抑,美也。” 此意宜为前者。

威仪:仪表威武严肃,军容整齐。

隅:角,借指品行方正。

职:主。

戾:乖谬。

无:发语词。竞:强盛。维人:由于(贤)人。

训:顺从。

觉:正直。

訏(xū)谟:大谋。命:政令。

犹:同"猷",谋略。辰:按时。

荒湛(dān):沉迷。湛,同"耽"。

女:汝。虽:惟。从:通"纵",放纵。

绍:继承。

罔:不。敷:广。求:指求先王之道。

克:能。共:通"拱",执行,推行。刑:法。

肆:于是。尚:佑助。

沦胥:相率,沉没。

章:模范,准则。

戎兵:武器。

用:以。作:起。

逷(tì):通"剔",治服。蛮方:边远地区的民族部落。

质:安定。

侯:语助词。

不虞:不测。

易:轻易,轻率。由:于。

扪:按住。朕:我,秦时始作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逝:追。

雠:酬,反映。

绳绳:谨慎的样子。

承:接受。

友:指招待。

辑:和。

遐:何。愆(qiān):过错。

相:察看。

屋漏:屋顶漏则见天光,暗中之事全现,喻神明监察。

云:语助词。觏(ɡòu):遇见,此指看见。

格:至。思:语助词。

度(duó):推测,估计。

矧(shěn):况且。射(yì):通"斁",厌。

辟:修明,一说训法。

淑:美好。止:举止行为。

僭(jiàn):超越本分。贼:残害。

鲜(xiǎn):少。则:法则。

童:雏,幼小。此指没角的小羊羔。

虹:同"讧",溃乱。

荏染:坚韧。

言:语助词。緍(mín):给乐器安上弦。

话言:陈奂《诗毛氏传疏》:"话,当为‘诂’字之误也。《(经典)释文》引《说文》作‘告之诂言’,云:‘诂,故言也。’是陆(陆德明)所见《说文》,据诗作‘诂言’,可据以订正。"诂言,老古话。

於(wū)呼:叹词。

臧否(pǐ):好恶。

匪(fēi):非。

示:指示。

面命:当面开导。

借曰:假如说。

盈:完满。

莫(mù):同"暮,"晚。

梦(ménɡ)梦:同"瞢瞢",昏而不明。

藐藐:轻视的样子。

虐:"谑"的假借,戏谑。

聿:语助词。耄:年老。

庶:庶几。

曰:语助词。

忒(tè):偏差。

回遹(yù):邪僻。

棘:通"急"。

【译文】

仪表堂堂礼彬彬,为人品德很端正。古人有句老俗话:"智者有时也愚笨。"

常人如果不聪明,那是本身有毛病。智者如果不聪明,那就反常令人惊。

有了贤人国强盛,四方诸侯来归诚。君子德行正又直,诸侯顺从庆升平。

建国大计定方针,长远国策告群臣。举止行为要谨慎,人民以此为标准。

如今天下乱纷纷,国政混乱不堪论。你的德行已败坏,沉湎酒色醉醺醺。

只知吃喝和玩乐,继承帝业不关心。先王治道不广求,怎能明法利众民。

皇天不肯来保佑,好比泉水空自流,君臣相率一齐休。应该起早又睡晚,

里外洒扫除尘垢,为民表率要带头。整治你的车和马,弓箭武器认真修,

防备一旦战事起,征服国外众蛮酋。

安定你的老百姓,谨守法度莫任性。以防祸事突然生。说话开口要谨慎,

行为举止要端正,处处温和又可敬。白玉上面有污点,尚可琢磨除干净;

开口说话出毛病,再要挽回也不成。

不要随口把话吐,莫道说话可马虎,没人把我舌头捂,一言既出难弥补。

没有出言无反应,施德总能得福禄。朋友群臣要爱护,百姓子弟多安抚。

子子孙孙要谨慎,人民没有不顺服。

看你招待贵族们,和颜悦色笑盈盈,小心过失莫发生。看你独自处室内,

做事无愧于神明。休道室内光线暗,没人能把我看清。神明来去难预测,

不知何时忽降临,怎可厌倦自遭惩。

修明德行养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好。举止谨慎行为美,仪容端正有礼貌。

不犯过错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

胡说羊羔头生角,实是乱你周王朝。

又坚又韧好木料,制作琴瑟丝弦调。温和谨慎老好人,根基深厚品德高。

如果你是明智人,古代名言来奉告,马上实行当作宝。如果你是糊涂虫,

反说我错不讨好,人心各异难诱导。

可叹少爷太年青,不知好歹与重轻。非但搀你互谈心,也曾教你办事情。

非但当面教导你,还拎你耳要你听。假使说你不懂事,也已抱子有儿婴。

人们虽然有缺点,谁会早慧却晚成?

苍天在上最明白,我这一生没愉快。看你那种糊涂样,我心烦闷又悲哀。

反覆耐心教导你,你既不听也不睬。不知教你为你好,反当笑话来编排。

如果说你不懂事,怎会骂我是老迈。

叹你少爷年幼王,听我告你旧典章,你若听用我主张,不致大错太荒唐。

上天正把灾难降,只怕国家要灭亡。让我就近打比方,上天赏罚不冤枉。

如果邪僻性不改,黎民百姓要遭殃。

【作者简介】

姬和(前812——前758年),即卫武公,卫国国君康叔十世孙、卫釐侯之子,卫都朝歌人。以贤明传世,深得周、卫臣民拥戴。95岁尚关心操持国是,历代无不颂其德。汉魏以降,淇人怀其德,于淇县城西北三十余里耿家湾的淇园旧址上,创建武公祠,春秋祭祀。至明弘治年间(1488年),重修,祠北山坡建纪念卫武公的“有斐亭”一座。

《大雅·抑》-作品鉴赏

《毛诗序》曰:“《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但古人对此多有争议。《国语·楚语》曰:“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道我。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暬(xiè)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道,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蒙不失诵,以训御之。于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三国吴韦昭注:“昭谓《懿》诗,《大雅·抑》之篇也,懿读曰抑。”是以此诗为卫武公自儆之诗,而非剌诗。宋朱熹《诗集传》也持此观点,云:“卫武公作此诗,使人日诵于其侧以自警。”而清姚际恒《诗经通论》驳《毛诗序》道:“刺王则刺王,自警则自警,未有两事可夹杂为文者。”近人亦多以为此系刺诗而非自儆之诗。其实《毛诗序》之说并无大误,只是措辞有些欠妥,如说成“卫武公藉自警以刺王”,就圆通无碍了。因为自儆与刺王两事看似无关,实则“乃诗人之狡猾手法,恰当赅括在奴隶制社会诗人首创主文谲谏技巧之中”(陈子展《诗经直解》)。

至于所刺的周王是否如《毛诗序》所说是周厉王,宋代以来学者对此考辨已详。宋戴埴《鼠璞》说:“武公之自警在于髦年,去厉王之世几九十载,谓诗为刺厉王,深所未晓。”清阎若璩《潜丘剳记》说:“卫武公以宣王十六年己丑即位,上距厉王流彘之年已三十载,安有刺厉王之诗?或曰追刺,尤非。虐君见在,始得出词,其人已逝,即当杜口,是也;《序》云刺厉王,非也。”他们都指出《抑》不可能是刺厉王。清魏源《诗古微》进一步分析说:“《抑》,卫武公作于为平王卿士之时,距幽(王)没三十余载,距厉(王)没八十余载。‘尔’、‘女’、‘小子’,皆武公自儆之词,而刺王室在其中矣。‘修尔车马,弓矢戎兵’,冀复镐京之旧,而慨平王不能也。”魏氏认为此诗所刺的周王不是厉王也不是幽王,而是平王,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周平王就是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幽王昏庸残暴,宠爱褒姒,最后被来犯的西戎军队杀死在骊山。幽王死后,宜臼被拥立为王。公元前770年(平王二年),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秦襄公等以武力护送平王到洛邑,东周从此开始。其时周室衰微,诸侯坐大。平王施政不当,《王风·君子于役》、《王风·扬之水》就是刺平王使“君子行役无期度”,“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申国)”之作。而此诗作者卫武公则是周的元老,经历了厉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厉王流放,宣王中兴,幽王覆灭,他都是目击者,平王在位时,他已八九十岁,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品行败坏,政治黑暗,不禁忧愤不已,写下了这首《抑》诗。

诗的前四章为第一部分。首章先从哲与愚的关系说起。《诗经》的艺术手法,通常说起来主要有赋比兴三种,此处用的是赋法,也就是直陈,但这种直陈却非较常见的叙事而是说理。“靡哲不愚”,看来是古人的格言,千虑一失,聪明人也会有失误,因此聪明人也要谨慎小心。普通人的愚蠢,是他们天生的缺陷;而聪明人的愚蠢,则显得违背常规,令人不解。在卫武公眼中,周平王不是一个傻瓜,但现在却偏生变得这么不明事理,眼看要将周王朝引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卫武公是非常希望平王能够做到“抑抑威仪,维德之隅”的,可惜现实令人失望。于是接下去作者便开始从正反两方面来作规劝讽谏。

第二章卫武公很有针对性地指出求贤与立德的重要性。求贤则能安邦治国,“訏谟定命,远犹辰告”二句便是求贤的效用,立德则能内外悦服,“敬慎威仪,维民之则”二句,便是立德的结果。第三章转入痛切的批评,“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虽(惟)湛乐从(纵)”、“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一下子列举了平王的六条罪状,可谓怵目惊心,仿佛是交响乐中由曲调和缓的弦乐一下子进到了音响强烈的铜管乐,痛之深亦见爱之深。第四章“首三句有挽回皇天之意,亦明其为王言之”(陈子展《诗经直解》),再转回正面告诫,要求执政者(从自儆角度说是卫武公,从刺王角度说是周平王)早起晚睡勤于政事,整顿国防随时准备抵御外寇。“用戒戎作,用逷蛮方”两句,对幽王覆灭的隐痛记忆犹新,故将军事部署作为提请平王注意的重大问题。

第五章至第八章,是诗的第二部分,进一步说明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作者特别在对待臣民的礼节态度,出言的谨慎不苟这两点上不惜翻来覆去诉说,这实际上也是第二章求贤、立德两大要务的进一步体现。后来孔子所谓的“仁恕”之心,以及传统格言的“敏于事而慎于言”的道理,已经在此得到了相当充分的阐发,从这一点上说,卫武公可称得上是一个伦理家、哲学家。在具体的修辞上,作者在纯粹的说理句中,不时注意插入形象性的语句,使文气不致过于板滞,可渭深有匠心。如第五章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是对比中的形象,第六章的“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是动作中的形象,第七章的“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与第八章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是比喻中的形象,而“彼童而角,实虹小子”以无角公羊自夸有角的巧喻刺平王之昏聩,尤为神来之笔,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之与《小雅·宾之初筵》“由醉之言,俾出童羖”句相提并论,说此诗“是无角者而言其有角”,《宾之初筵》是“有角者而欲其无角”,“二者相参,足见诗人寓言之妙”。

第九章至末章是诗的第三部分。在反覆申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之后,卫武公便恳切地告诫平王应该认真听取自己的箴规,否则就将有亡国之祸。“荏染柔木,言緍之丝”为诗中惟一用兴法的两句,兴又兼比,拿有韧性的木料才能制作好琴,而上等的制琴木料还应配上柔顺的丝弦作比方,说明“温温恭人,维德之基”的道理,可谓语重心长。而作为对比的“其维愚人”、“其维哲人”几句的弦外之音,无非是这样的意思:大王啊,您听我的话就是明主,您不听我的话就是昏君,您可要三思啊!其言潜气内转,柔中带刚。下面第十章“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用两个递进式复句叙述,已是后世扇面对的雏形,极其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功勋卓著的老臣恨铁不成钢的忧愤。而第十一章连用四组叠字词,更增强了这种忧愤的烈度。于是末章作者再一次用“於乎小子”的呼告语气作最后的警告,将全诗的箴刺推向高潮。“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就如《大雅·荡》的结尾“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一样,是痛心疾首的悲叹。今天的读者面对这样的忧愤之词,仍觉惊心动魄,不知当时周平王读此诗会有什么反应。但不管效果如何,此诗“千古箴铭之祖”(吴闿生《诗义会通》)的地位当是无法动摇的。并且,除了从文学角度说《抑》自有其审美价值外,从语言学角度说,它又是一座成语的矿藏,“夙兴夜寐”、“白圭之玷”、“舌不可扪”、“投桃报李”、“耳提面命”、“谆谆告诫”等成语,都出自此篇。

宾之初筵

春秋·姬和(卫武公)

宾之初筵1,左右秩秩2。笾豆有楚3

肴核维旅4。酒既和旨5,饮酒孔偕6

钟鼓既设,举醻逸逸7。大侯既抗8

弓矢斯张。射夫既同9,献尔发功10

发彼有的11,以祈尔爵12

籥舞笙鼓13,乐既和奏。烝衎烈祖14

以洽百礼15。百礼既至,有壬有林16

锡尔纯嘏17,子孙其湛18。其湛曰乐,

各奏尔能19。宾载手仇20,室人入又21

酌彼康爵22,以奏尔时23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24,

威仪反反25。曰既醉止26,威仪幡幡27

舍其坐迁28,屡舞僊僊29。其未醉止,

威仪抑抑30。曰既醉止,威仪怭怭31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32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33。乱我笾豆,

屡舞僛僛34。是曰既醉,不知其邮35

侧弁之俄36,屡舞傞傞37。既醉而出,

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38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39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40

或佐之史41。彼醉不臧42,不醉反耻。

式勿从谓43,无俾大怠44。匪言勿言45

匪由勿语46。由醉之言,俾出童羖47

三爵不识48,矧敢多又49

《小雅·甫田之什》

【题解】

讽刺饮酒无度,失礼败德。

【注释】

1.初筵:宾客初入席时。筵,铺在地上的竹席。

2.左右:席位东西,主人在东,客人在西。秩秩:有序之貌。

3.笾(biān)豆:古代食器礼器。笾,竹制,盛瓜果干脯等;豆,木制或陶制,也有铜制的,盛鱼肉虀酱等,供宴会祭祀用。有楚:即"楚楚",陈列之貌。

4.肴核:肴为豆中所装的食品,核为笾中所装的食品。旅:陈放。

5.和旨:醇和甜美。

6.孔:很。偕:通"皆",遍。

7.醻(chóu):同"酬"。举醻,举杯。逸逸:义同"绎绎",连续不断。

8.大侯:射箭用的大靶子,用虎、熊、豹三种皮制成。一般的侯也有用布制的。抗:高挂。

9.射夫:射手。

10.发功:发箭射击的功夫。

11.有:语助词。的:侯的中心,即靶心,也常指靶子。

12.祈:求。尔爵:爵,饮酒尽也;尔爵,据郑玄笺"我以此求爵女(汝)",则经文"以祈尔爵"为倒文,"盖但言求爵女,则己之求不饮自可于言外得之"(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也就是求射中而让别人饮罚酒之意。

13.籥(yuè)舞:执籥而舞。籥是一种竹制管乐器,据考形如排箫。

14.烝:进。衎(kàn):娱乐。

15.洽:使和洽,指配合。

16.有壬:即"壬壬",礼大之貌。有林:即"林林",礼多之貌。

17.锡:赐。纯嘏(ɡǔ):大福。

18.湛(dān):和乐。

19.奏:进献。

20.载:则,便。手:取,择。仇:匹,指对手。

21.室人:主人。入又:又入,指主人亦随宾客入射以耦宾,即耦射。

22.康爵:空杯。

23.时:射中的宾客。

24.止:语气助词。

25.反反:谨慎凝重。

26.曰:语助词。

27.幡幡:轻浮无威仪之貌。

28.舍:放弃。坐:同"座",座位。

29.僊(qiān)僊:同"跹跹",飞舞貌。

30.抑抑:意思与前文"反反"大致相同而有所递进,见注25。

31.怭(bì)怭:意思与前文"幡幡"大致相同而有所递进,见注27。

32.秩:常规。

33.号:大声乱叫。呶(náo):喧哗不止。

34.僛(qī)僛:身体歪斜倾倒之貌。

35.邮:通"尤",过失。

36.弁(biàn):皮帽。俄:倾斜不正。

37.傞(suō)傞:醉舞不止貌。

38.伐德:败德。

39.令仪:美好的仪表礼节。

40.监:酒监,宴会上监督礼仪的官。

41.史:酒史,记录饮酒时言行的官员。燕饮之礼必设监,不一定设史。

42.臧:好。

43.式:发语词。勿从谓: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释诂》:‘渭,勤也。’勤为勤劳之勤,亦为相劝勉之勤。‘勿从谓’者,勿从而劝勤之,使更饮也。"

44.俾:使。大怠:太轻慢失礼。

45.匪言:指不该问话。

46.匪由:指不合法道的话。

47.童羖(ɡǔ):没角的公山羊。

48.三爵:《礼记·玉藻》:"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孔颖达疏引《春秋传》:"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49.矧(shěn):何况。又:"侑"之假借,劝酒。

【译文】

宾客来到初入席,主客列坐分东西。食器放置很整齐,鱼肉瓜果摆那里。既然好酒甘又醇,满座宾客快喝起。钟鼓已经架设好,举杯敬酒不停息。大靶已经张挂好,整顿弓箭尽射礼。射手已经集合好,请献你们妙射技。发箭射中那靶心,你饮罚酒我暗喜。

持籥欢舞笙鼓奏,音乐和谐声调柔。进献乐舞娱祖宗,礼数周到情意厚。各种礼节都已尽,隆重丰富说不够。神灵爱你赐洪福,子孙安享乐悠悠。和乐欢快喜气扬,各显本领莫保守。宾客选人互较量,主人又入陪在后。斟酒装满那空杯,献给中的那射手。

宾客来齐初开宴,温良恭谨堪赞叹。他们还没喝醉时,威严庄重自非凡。他们都已喝醉时,威严庄重全不见。离开座位乱跑动,左摇右晃舞蹁跹。他们还没喝醉时,庄重威严皆可观。他们都已喝醉时,庄重威严尽荡然。因为大醉现丑态,不知规矩全紊乱。

宾客已经醉满堂,又叫喊来又吵嚷。把我食器全弄乱,左摇右晃舞踉跄。因为大醉现丑态,不知过错真荒唐。皮帽歪斜在头顶,左摇右晃舞癫狂。如果醉了便离席,主客托福两无伤。如果醉了不退出,这叫败德留坏样。喝酒原为大好事,只是仪态要端庄。

所有这种喝酒人,一些醉倒一些醒。已设酒监来督察,又设酒史来戒警。那些醉的虽不好,不醉反而愧在心。莫再跟着去劝酒,莫使轻慢太任性。不该发问别开言,不合法道别出声。依着醉后说胡话,没角公羊哪里寻。不懂饮礼限三杯,怎敢劝他再满斟?

【赏析】

这是《小雅》中篇幅之长仅次于《节南山之什·正月》和《谷风之什·楚茨》的一首诗。《毛诗序》云:“《宾之初筵》,卫武公刺时也。(周)幽王荒废,媟近小人,饮酒无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沉湎淫液。武公既入,而作是诗也。”(郑玄笺:“淫液者,饮食时情态也。武公入者,入为王卿士。”)《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引韩诗云:“卫武公饮酒悔过也。”(朱熹《诗集传》引此作《韩诗序》)又《易林·大壮之家人》云:“举觞饮酒,未得至口。侧弁醉讻,拔剑斫怒。武公作悔。”则齐诗之说与韩诗同。宋朱熹以为“按此诗义,与《大雅·抑》戒相类,必武公自悔之作。当从韩(诗)义”(《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则以为“二说实相通”,谓幽王时国政荒废,君臣沉湎于酒,武公入为王卿士,难免与宴,见其非礼,未敢直谏,“只好作悔过用以自警,使王闻之,或以稍正其失”;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从之,极是。

【作者简介】

姬和(前812——前758年),即卫武公,卫国国君康叔十世孙、卫釐侯之子,卫都朝歌人。以贤明传世,深得周、卫臣民拥戴。95岁尚关心操持国是,历代无不颂其德。汉魏以降,淇人怀其德,于淇县城西北三十余里耿家湾的淇园旧址上,创建武公祠,春秋祭祀。至明弘治年间(1488年),重修,祠北山坡建纪念卫武公的“有斐亭”一座。


青蝇

春秋·姬和(卫武公)

营营青蝇,止于樊。

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

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

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小雅·甫田之什》

【题解】

为谗佞者画像。

【注释】

营营:苍蝇飞来飞去的叫声。

樊:篱笆。

岂弟:kǎitì,和乐平易。

罔极;没有定准。

构:离间。

【译文】

青头苍蝇嗡嗡飞,飞到篱笆上面停。开朗平和的君子,不要相信那谗言。

青头苍蝇嗡嗡飞,飞到酸枣树上边。谗人说话没定准,祸乱四国不安宁。

青头苍蝇嗡嗡飞,飞到樟树的上面。谗人说话没定准,离间咱们两个人。

【解读】

哪里有臭味,哪里就有苍蝇的身影。苍蝇改不了逐臭,正如狗改不了吃屎一样.用苍蝇来比喻谗倭小人无孔不入,贴切得不能再贴切了。哪里有人群,哪里有可以追逐的利益,哪里有空子可钻,哪里就有谗倭者的身影。这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古往今来以至永远都不可易移的一个法则,所以人们专用“青蝇”来指称专干进谗低毁、造谣生事的小人们。

形容丑陋,内心阴暗,心术不正,脸皮颇厚,不择手段,无事生非,恶习不改,是这类人最好的画像。他们同青头逐臭苍蝇的唯一区别在于:青蝇逐臭从不掩饰,总是大张旗鼓,闹闹轰轰,而且赶不走;谗倭小人则总是躲在阴暗的角落,小心翼翼怕被现,总是趁人不备时搞阴谋诡计,然后装出正人君子的模样。比较起来,他们连苍蝇的体面和勇气都没有,可见其秉性的卑琐和可恶。

【作者简介】

姬和(前812——前758年),即卫武公,卫国国君康叔十世孙、卫釐侯之子,卫都朝歌人。以贤明传世,深得周、卫臣民拥戴。95岁尚关心操持国是,历代无不颂其德。汉魏以降,淇人怀其德,于淇县城西北三十余里耿家湾的淇园旧址上,创建武公祠,春秋祭祀。至明弘治年间(1488年),重修,祠北山坡建纪念卫武公的“有斐亭”一座。




扬之水

春秋·姬和(卫武公)

扬之水,不流束薪。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诗经·国风·王风》

【题解】

卫武公目睹平王施政不当,讽刺平王使申、甫、许国几多旷夫怨女。

【注释】

束:《易·随·上六》:“拘束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庄子·秋水》:“曲士不可以语於吾道者,束於教也。”《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玉篇·木部》:“束,约束。”《集韵·遇韵》:“束,约也。”这里用为约束、限制之意。

薪:《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周礼·委人》:“薪蒸材木。”《礼记·月令》:“收秩薪柴。”《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说文》:“薪,荛也。”这里用为烧火的木柴之意。

曷:(he和)《易·损·辞》:“损,有孚,元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书·盘庚上》:“汝曷弗告朕。”孔传:“曷,何也。”孔颖达疏:“曷何同音,故曷为何也。”《诗·召南·何彼襛矣》:“曷不肃雝?王姬之车。”《邶风·雄雉》:“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诗·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穀?”《说文·曰部》:“曷,何也。”这里用为代词,相当于“何”,表示疑问之意。

楚:植物名。《诗·郑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楚。”《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楚。”《礼记·学记》:“夏楚二物。”《仪礼·乡射礼》:“楚扑长如笴。”《说文》:“楚,丛木也。一名荆。”《汉书·汉延寿传》:“民无箠楚之忧。”这里用为牡荆之意。

蒲:植物名。《陈风·泽陂》:“有蒲与荷。”《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依于其蒲。”《周礼·泽虞》:“共其苇蒲之事。”《周礼·大宗伯》:“男执蒲璧。”《礼记·中庸》:“夫政也者,蒲卢也。”《说文》:“蒲,水草也。可以作席。”这里指为植物菖蒲或是香蒲之意。

【译文】

溪水流湍急速奔,难冲扎绑捆柴薪。天崖望尽心中爱,故里申国盼断魂。

溪水激扬有响声,湍流成捆草难冲。远方思念心牵挂,守盼归来甫地城。

溪水流湍有响声,柳枝成捆水难冲。相思遥远心牵挂,守盼归来许地城。

君子于役

春秋·姬和(卫武公)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诗经·国风·王风》

【题解】

卫武公目睹平王施政不当,讽刺平王使“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致使各国民间怨声载道。

【注释】

君子:此妻称丈夫。

役:苦役。

曷:何时。

至:归家

埘:音时,鸡舍

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佸:音活,聚会、相会

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苟:大概,也许

【译文】

日暮西山望远方,烟云一片雾凄凉。夕阳坠落鸡回舍,又见牛羊归宿忙。

徭役夫君音信绝,风声夜雨泣哀伤。风吹雨打枕边泪,魂梦夫君还故乡。

服役夫君在远方,不知何日返家乡。一年过后又新岁,度日如年苦久长。

窝内鸡栖木上卧,牛羊放牧下山梁。征夫徭役知何处,冷暖无人出手帮。




商颂·烈祖


猗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颂·商颂》

【题解】

祭祀商的始祖成汤,祷告祈福。

【注释】

烈祖:功业显赫的祖先,此指商朝开国的君王成汤。

有秩斯祜: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有秩即形容福之大貌。"祜,福。

申:再三。

锡:同"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经典多假锡为赐字。凡言锡予者,即赐之假借也。"

及尔斯所:陈奂《诗毛氏传疏》云:"及尔斯所,犹云‘以迄于今’也。"

清酤:清酒。

赉(lài):赐予。

思:语助词。

戒:齐备。

鬷(zōnɡ)假:集合大众祈祷。

绥:安抚。

眉寿:高寿。

黄耇(ɡǒu):义同"眉寿"。朱熹《诗集传》云:"黄,老人发白复黄也。耇,老人面涷梨色。"

约軝(qí)错衡:用皮革缠绕车毂两端并涂上红色,车辕前端的横木用金涂装饰。错,金涂。

鸾:通"銮",一种饰于马车上的铃。鸧(qiānɡ)鸧:同"锵锵",象声词。

假(ɡé):同"格",至也。

享:祭。

溥(pǔ):大。将:王引之《经义述闻》释为"长"。

顾:光顾,光临。指先祖之灵光临。

烝(zhēng)尝:冬祭叫"烝"。秋祭叫"尝"。

汤孙:指商汤王的后代子孙。

将:奉祀。

【译文】

赞叹伟大我先祖,大吉大利有洪福。

永无休止赏赐厚,至今恩泽仍丰足。

祭祖清酒杯中注,佑我事业得成功。

再把肉羹调制好,五味平和最适中。

众人祷告不出声,没有争执很庄重。

赐我平安得长寿,长寿无终保安康。

车衡车轴金革镶,銮铃八个鸣铿锵。

来到宗庙祭祖上,我受天命自浩荡。

平安康宁从天降,丰收之年满囤粮。

先祖之灵请尚飨,赐我大福绵绵长。

秋冬两祭都登场,成汤子孙永祭享。

【赏析】

现存《商颂》五首诗,包括这首《烈祖》,究竟作于何时?有人认为它是商朝的作品,有人则认为是微子启受周之封立国于宋(今河南商丘)的作品(汉代微子启又避讳写作微子开,是殷纣王的庶兄)。笔者认为这些诗初作于殷朝,后在流传于宋国的长时间中很可能又作了加工润色。

《毛诗序》云:“《烈祖》,祀中宗也。”经历代学者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是“祀成汤”之诗。

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评论是“《小序》谓‘祀中宗’,本无据,第取别于上篇,又以下篇而及之耳。然此与上篇末皆云‘汤孙之将’,疑同为祀成汤,故《集传》云然。然一祭两诗,何所分别?辅氏广曰:‘《那》与《烈祖》皆祀成汤之乐,然《那》诗则专言乐声,至《烈祖》则及于酒馔焉。商人尚声,岂始作乐之时则歌《那》,既祭而后歌《烈祖》欤?’此说似有文理。”

方玉润《诗经原始》进一步申说:“周制,大享先王凡九献;商制虽无考,要亦大略相同。每献有乐则有歌,纵不能尽皆有歌,其一献降神,四献、五献酌醴荐熟,以及九献祭毕,诸大节目,均不能无辞。特诗难悉载,且多残阙耳。前诗专言声,当一献降神之曲;此诗兼言清酤和羹,其五献荐熟之章欤?不然何以一诗专言声,一诗则兼言酒与馔耶?此可以知其各有专用,同为一祭之乐,无疑也。”

这首诗的功利目的非常明显,就是通过祭祀烈祖,祈求“绥我眉寿”、“降福无疆”。它是典型的宫廷祭歌(又叫“庙堂乐歌”)。

全诗一章二十二句,分四层铺写祭祀烈祖的盛况。开头四句是第一层,首先点明了祭祀烈祖的原由,就在于他洪福齐天,并能给子孙“申锡(赐)无疆”;“嗟嗟”一词的运用,可谓崇拜得五体投地。接下八句,写主祭者献“清酤”、献“和羹”,作“无言”、无争的祷告,是为了“绥我眉寿,黄耇无疆”。这种祭祀场面的铺叙,表现了祭祀隆重肃穆的气氛,反映出主祭者恭敬虔诚的心态。再接下去八句,写助祭者所坐车马的奢豪华丽,以此衬托出主祭者身份的尊贵,将祈求获福的祭祀场面再次推向高潮。结尾两句祝词,点明了举行时祭的是“汤孙”。首尾相应,不失为一首结构完整的诗篇。

此诗在语言运用上同其他《颂》诗一样,讲究典雅庄重,但由此也产生弊端,难免有些刻板乏味(当然也有好的句子,如“约軝错衡,八鸾鸧鸧”等)。在韵律安排上,此诗倒很有特色,三换韵脚,先用鱼部韵,再用耕部韵,最后是用阳部韵。押阳部韵的句子特多,从“黄耇无疆”到“汤孙之将”的下半部分十一句,连用“疆”、“衡”、“鸧”、“享”、“将”、“康”、“穰”、“享”、“疆”、“尝”、“将”十一个阳部韵,读起来音调非常铿锵和谐,其音节美显然远胜于文句美。后世句句用韵的“柏梁体”诗恐怕也是滥觞于此。(蓝开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