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访古

当前位置: 首页 > 淇河访古 > 诗经文化 > 正文

《诗经》中6首咏及淇河的诗译释

作者:姚慧明   来源:淇河文化研究网      发布日期:2023-04-21   浏览:

淇河是一条流经鹤壁市地域的河流。淇河流域在春秋时期就是一个繁荣发达的地区,她曾有过的辉煌至今我们尚未能全面认识 ,她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至今仍未能全面开发。翻开历史典籍,我们可以看到淇河曾经是那般风光旖旎、美丽可人,她曾经与我们先民们的生产生活是那样地休戚相关。这一切,我们透过"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即可略见一斑。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共收录西周至春秋中叶之诗歌305首。其《国风》中共有39首诗歌为古卫国地域民歌。今天的鹤壁市地域正是春秋时期卫国的所在地。

《诗经》39首卫地民歌中直接写到淇河的诗有6首:《泉水》、《桑 中》、《淇奥》、《氓》、《竹竿》、《有狐》。现将这6首诗及其译文登载如下。

泉水

春秋•许穆夫人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诗经•国风•邶风》

【题解】

卫戴公、卫文公之妹许穆夫人怀念亲人,思慕祖国而无法回归的诗篇。

【注释】

邶:bèi,周代诸侯国,西周时期周武王封置的姬姓诸侯小国。统治地域在今河南省淇县(朝歌)以北至河北省南端一带,建都于今河南省汤阴东南三十里。今名邶城镇。

毖:bì ,通泌,涌流 。

靡:mǐ,没有。

娈:luán,美好 。

诸姬:同姓之女。

聊:姑且。

泲:zǐ,水名,与 “沬”同为流经朝歌之河。“泲沬”音“姊妹”。“泲”在此不读“jǐ”。

饯:jiàn,酒食送行。

祢:nǐ,今读mí,地名。

有行:此指出嫁。

伯姊:bózǐ ,大姐。

干、言:山名。《太平御览•隋唐五代卷•卷四十五•地部十•河北诸山》:柏仁县有干山、言山。

载:zài,语助词,在此可理解为: 乃,又,用法同“载歌载舞”。

辖:xiá ,车轴头,防轮脱出的零件。

言:语助词。

迈:前进。

遄臻:chuán zhēn,快速到达。

瑕:通遐,远。“不瑕有害?”路又不远,有何不可?

肥泉:或作淝,卫国河流名。一说即“泉水”。毛传:“所出同,所归异曰肥泉。”《释名•释水》:“本同出时所浸润少,所归各枝散而多似肥者也。”淇县有关专家认为,肥泉即折胫河,又称澳水、泉源水、阳河、勺金河、太和泉水。自殷纣王与妲已观朝涉,折樵夫股胫验髓之后,易名折胫河。该河古入淇河,后经西沿村入卫河。《水经注》云:“源泉水有二源,一出朝歌城西北,一出东南。纣王于此折老人胫视髓。经朝歌城南,又东于左水合,谓之马沟水,又东于美沟水合。又东南注淇水为肥泉。”《博物志》谓之“澳水。”《寰宇记》:“阳河在卫县西北平地,即纣折朝涉之胫与此。亦名折胫河。”《一统志》:“泉源水在淇县南,一名阳河,即古肥泉也。”

须、漕:地名,卫国的城邑。

写:通泻、卸,宣泄,排除。

【译文】

泉水奔腾流不息,滚滚汇入淇河里。思念卫国我故乡,没有一天不惦记。同行美淑众姐妹,姑且与之共商议。

出嫁途中曾住泲,设宴送行在祢邑。女子出嫁到他国,远离父母与兄弟。临行问候姑娘们,还有大姐没忘记。

如今回去宿干地,设宴送行在言邑。涂好车油上好轴,掉转车头往家回。只想快归卫国去,难道有啥不可以?

我今日夜思肥泉,忧思萦绕长声叹。想念须城和漕邑,悠悠情丝长绵绵。驾起车儿出外游,借此纾解心中烦。

【作者简介】

许穆夫人,周庄王七年(前690年)左右,生于卫国都城朝歌定昌。卫戴公、卫文公之妹,姬姓,名不详。性聪敏,有才华,貌美多姿。嫁给许穆公,因称许穆夫人。狄人攻破卫国,卫懿公战死,卫人立戴公于漕邑。不久戴公死,卫人又立文公。她得知卫国遭此浩劫,要回卫国吊唁卫君,可是许国统治者不准她去,走到半路上被许国大夫追回,因而作《泉水》和《载驰》。

许穆夫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一生诗作很多,但由于战争,多数散失,留存至今的仅有保存在《诗经》中的三首。《竹竿》是许穆夫人怀念祖国的诗作,许穆夫人给后世留下的三首四言抒情诗形象鲜明,情感炽烈,文意真切,脍炙人口,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受到历代名人推崇。

桑 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诗经•国风•鄘风》

【题解】

卫人讽刺贵族男女幽期密约的诗篇。

【注释】

桑中:沬邑地名,即纣王城北之桑园。

爰:yuán,何处,哪里。

唐:菜名,又名菟丝。

沬:mèi,卫邑名。

云:语助词。

孟:排行居长者。

姜、弋、庸:姓。

期:约定。

要:邀。

上宫:沬邑地名,即成为废墟的纣王宫殿旧址。

葑:fēng,蔓菁,芜菁。

鄘:yōng,西周时期周武王封置的姬姓诸侯小国,位于今河南省淇县(朝歌)以南至卫辉、新乡一带。建都今新乡县西北店后营。

【译文】

何处采菟丝?沬城那地方。心中想哪个?美丽姜家大姑娘。约我桑林中,邀我到上宫,还到淇河把我送。

何处去割麦?沬城正北方。心中想哪个?美丽弋家大姑娘。约我桑林中,邀我到上宫,还到淇河把我送。

何处采蔓菁?沬城向东方。心中想哪个?美丽鄘家大姑娘。约我桑林中,邀我到上宫,还到淇河把我送。

淇 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国风•卫风》

【题解】

卫武公(约公元前853年——前758年),卫康叔九世孙。姓姬,名和,卫都朝歌人。公元前812年,卫武公继位。他在执政期间,能修康叔之政,增修城垣,兴办牧业,政通人和,百姓和集。后来,太戎杀周幽王,卫武公率兵佐周抵戎,在战斗中立了大功,被周平王封为公。卫武公在位55年,能自责,百采众谏,常与下臣共勉。他95岁时,曾作《抑》诗以自儆。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被谥为“武”。卫人感其德,赋《淇澳》歌颂其高风大德,淇人在县城西北耿家湾淇园内修武公祠和有斐亭,以志不忘。

【注释】

卫:西周时期周武王封置的姬姓诸侯国,位于今河南省淇县(朝歌)东、东北一带,包括今浚县、滑县、濮阳等市县,始建都于今浚县的卫贤。后武庚叛乱,周公以成王命以兴师平叛,杀武庚、管叔、放蔡叔,以三监之地封于康叔,成立卫国,并将原来的邶、墉及殷余民都封给了康叔,建都于朝歌。从康叔建国至懿公败国,在朝歌历时383年。后又在漕邑、楚丘、帝丘、野王建都,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天下,嬴政立为始皇帝。公元前210,秦二世废掉卫君,卫国世系彻底断绝。

瞻:zhān,此意远看。

奥:yù,通澳、隩, 水岸弯曲处。一说为“奥水”。《尔雅》:“厓内为奥,外为隈(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刘氏彝曰:“奥谓水涯弯曲之地。”

猗猗:yīyī,美盛貌。《集传》曰:“猗猗,始生柔弱而美盛也。”

匪:通斐fēi,才华不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加工骨叫切,加工象牙叫磋,加工玉叫琢,加工石叫磨。金庸先生在《神雕》中解释说“这是赞美一个男子像切磋过的象牙那么雅致,像琢磨过的美玉那么和润。”

瑟:sè,矜持庄严貌。

僩:xiàn,心胸宽大貌。

赫:光明。

咺:xuān, 有威仪貌。

谖:xuān,忘记。

充耳琇莹:耳坠上装饰着美丽晶莹的翠玉。《毛传》:“充耳谓之瑱。”琇,xiù, 美石,宝石。

会弁如星:嵌饰在皮帽缝上的美玉珍珠,闪闪烁烁,犹如繁星。会弁,guìbiàn,武士鹿皮帽。会,弁的缝。

箦:zé,“积”的假借。郁然茂密貌。

锡:《诗经通论》曰:“锡即银。古人银、锡不分,称银亦曰‘锡’。”

圭、璧:玉器。比喻人治学有成就,象圭、壁那样已琢磨成器。《毛诗正义》:“金锡有其质,炼之故益精;圭壁有其实,琢磨乃成器。”圭,是一种长方形的玉版,上端象剑的尖端。古时,帝王、诸侯举行大典时,手中奉着圭。《周礼•春官•典瑞》:“王执镇圭,公执桓圭,候执信圭。”壁,平圆而中有圆孔的大玉器。

绰:chuò,旷达。

猗:yǐ,通倚。

重较:chángjué,车厢上有两重横木的车子。

谑:xuè,开玩笑。

虐:nüè。指戏谑之甚。无礼貌。不为虐,是指那男子善于说笑而有节制,并无粗狂无礼的地方。或解释“虐”为秽亵。

【译文】

远远看那淇河湾,绿竹葱茏长得欢。美君子文采风流,像象牙细切细磋,像宝玉精雕精磨。看容仪庄严威武,看心地光明磊落。美君子文采风流,记心头永颂功德。

远远看那淇河湾,绿竹青翠长得欢。美君子文采风流,耳瑱(tiàn玉质耳坠儿)美玉光闪闪 ,皮弁上珍珠星灿。看容仪庄严威武,看心地光明磊落。美君子文采风流,记心头永颂功德。

远远看那淇河湾,绿竹密密长得欢。美君子文采风流,质精纯有如金银,论德才有如圭璧。胸襟广宽厚温柔,乘车辇(niǎn车)倜傥(tìtǎng洒脱,不拘束)风流,笑谈幽默有风趣,不会伤人多仁厚。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国风•卫风》

【题解】

一个勤劳善良的妇女,哀诉她被始乱终弃的不幸遭遇。

【注释】

氓:méng,民,男子。

蚩蚩:chīchī,笑嘻嘻,一说老实的样子。

贸:交易。

匪:通“非”。

即:靠近。

谋:商量。

顿丘:卫国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浚县境内。

愆:qiān,过错,误。

将:愿,请。

垝垣:guǐyuán,断墙。

复关:卫国地名。

载笑载言:又笑又说。载,语助词。

卜、筮:占卜。卜bǔ,用龟甲卜吉凶;筮,shì,用蓍shī草占吉凶。

体无咎言:卦体无凶言。咎,jiù。

贿:huì,财物,指嫁妆。

沃若:鲜润。

鸠:斑鸠,传说它吃多了桑葚会醉。

士:指男子。

耽:dān,沉溺于爱情。

说:通“脱”。

陨:yǔn,坠落。

徂尔:cúěr,往你家,嫁与你。徂,往。

汤汤:shāngshāng,水大而急。

渐车帷裳: 沾湿车的帷幕。渐,jiān,沾湿、浸渍。帷裳,孔颖达曰:“襜帷,山东谓之裳,或曰潼容…… 帷裳,潼容也。其上有盖,四方旁垂而下,谓之幨。”《释名•释床帐》:“幢容,施之车盖,童童然以隐蔽形容也。”

爽:过失,差错。

贰:不专一,变易无常。

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

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言:语助。

遂:如愿。

知:通智。

咥:xì大笑貌。

悼:悲伤。

偕:xié,共同。

隰:xí,低湿之地。

泮:pàn,通畔,水边,岸。

总角:童年。

晏晏:yàn,温和貌。

不思其反:没想到他自食其言。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绸布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是来和我谈婚事。我送你过淇河水,送到顿丘不愿回。不是我要推婚期,你无良媒不成礼。请你莫恼别动气,约定秋天为婚期。

登上高高破城垣,秋水欲穿望复关。复关茫茫不可见,暗自哭泣泪涟涟。农家小伙到复关,又说又笑两相欢。你已求神算了卦,卦辞没有灾凶言。你赶车子来娶我,我把嫁妆往上搬。

桑树繁茂叶未落,它的嫩叶很新鲜。哎呀斑鸠呀,别贪桑葚嘴莫馋!哎呀姑娘呀,别把男子轻爱恋!男子爱上女孩子,想丢就丢脑后边;女孩爱上男子呀,要想解脱难上难。

桑叶经霜渐凋落,又枯又黄任凋零。自从嫁给你做妻,三年吃苦受贫穷。淇水浩浩荡荡流,湿我回家车帷布。我做妻子无过失,你坏良心改初衷。男人做事无定准,三心二意无德行。

做你妻子已三年,持家辛苦没人怜。天天起早又睡晚,没有出头那一天。如今生活已安定,你却残暴露狰狞。兄弟不知我苦衷,冷言冷语来嘲讽。沉思默想苦无言,暗自伤悲多辛酸。

曾经相约共偕老,谁想到老心生怨。淇水荡荡也有岸,沼泽再大也有边。青梅竹马两无猜,有说有笑心中欢。信誓旦旦我牢记,谁想你却把心变。你违誓言不念旧,我要和你一刀断。

竹 竿

春秋• 许穆夫人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诗经•国风•卫风》

【题解】

卫女许穆夫人远嫁许国,欲归不能,以诗抒发思父母、念故园之情。

【注释】

籊籊:tìtì,修长貌。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哪能不想你,路远不能到达那儿。

泉源:水名。《一统志》记云,“泉源水在淇县南,一名阳河,即古肥泉也”。今名太和泉。

瑳:cuō,玉色洁。

傩:nuó,婀娜。

滺滺:yōuyōu,河水荡漾之状。

桧:guì,即桧柏。

言:语助。

写:泻、泄、卸。

【译文】

钓鱼竹竿细又长,用它垂钓淇河上。难道我会不思乡,路远无法归故乡。

泉源汩汩流左边,淇河荡荡流右边。姑娘长大要出嫁,父母兄弟离得远。

淇河荡荡流右边,泉源汩汩(gūgū水流声)流左边。 嫣然一笑皓齿露,身佩美玉赛天仙。

淇河悠悠日夜流,桧木桨儿柏木舟。驾车出游四处逛,藉以消遣解乡愁。

有 狐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

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

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诗经•国风•卫风》

【题解】

以狐狸起兴,写一女向一男求爱。虽其人贫无衣裤,但仍爱他。一说妻子怀念流离不归的丈夫。

【注释】

绥绥:suísuí,独行求偶之貌。

梁:桥,一说是河中拦鱼水坝。

之子无裳:之,那。子,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裳,下衣。

厉:河岸,水旁,边。一说通濑(lài),指浅滩。

【译文】

有只狐狸缓缓走,在那淇河桥上头。我的心里真忧愁,那人裤子都没有 。

有只狐狸缓缓走,在那淇河浅滩头。我的心里真忧愁,那人腰带都没有。

有只狐狸缓缓走,在那淇河岸上头。我的心里真忧愁,那人衣服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