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新台之丑(xīn tái hyī chǒu)
【典故出处】典故出自《诗经·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卫宣公替其子迎娶媳妇,贪其美色,纳为己有。
【成语释意】新台,地名,建在河上一座藏娇的行宫,是卫宣公娶自己儿媳之所。“新台纳媳。”指翁媳之间有暧昧的关系。
【朝歌渊源】卫宣公,姬姓,卫氏,名晋。卫国第15代国君。宣公娶媳的故事就发生在卫国都城朝歌。
【成语故事】 公元前七世纪初, 齐鲁大地上, 有一对超凡脱俗的姐妹花, 她们是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她们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真正的名字。当然,她们姓姜, 姐姐嫁给了卫宣公, 被称为宣姜, 妹妹被称为文姜, 嫁给了鲁恒公。照道理说, 嫁得门当户对呀, 可是这对姐妹的人生悲剧, 就是跟她们的婚姻同时开始的。而她们的婚姻悲剧, 又影响着公元前七世纪初的东周历史。
公元前718年,年方十五岁的宣姜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夏天,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伋向宣姜公主求婚。卫太子伋这年不过十六七岁,和公主的美貌闻名于世一样,太子的俊美儒雅,也是诸国间有名的。齐僖公当然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十全十美的婚事。
求婚的使臣回到国内,先向国君卫宣公禀报:公主简直比花儿还诱人,这样的绝色美女,你老人家不如自己娶了吧。卫宣公是个老色鬼,君臣两个一番密商,把骗亲的计划整得妥妥贴贴。期待迎娶心上人的太子被派出使宋国,老头儿赶紧在淇水河边修了一座行宫,名为“新台”。小公主盖着盖头,糊里糊涂地和老东西行了婚礼。直到进入洞房,宣姜才发现,当初来相亲的俏郎君变成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
《诗经·新台》中,将这出乱伦悲剧如实地记载了下来。就这样,十五岁的公主成了意中人的后妈。后人把翁媳之间的暧昧的关系称为“新台之丑”。
卫宣公死后,齐国不忍宣姜公主寡居,强迫卫国把宣姜公主配给公子顽。这个弱女子,自己不能自主婚姻,本应是公子顽的嫂嫂、结果变成庶母、继而又成妻子,她的哀怨与不幸却成了卫国上上下下谈论话题。所幸宣姜忘却命运不济,相夫教子,生了三男二女: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宣姜死于何年,没有记载。一朵鲜花,凋谢在卫国大地上。
【引用示例】《祷杌萃编》十六回:“不像那些名公、巨卿、大儒、宿学,嘴里头讲的是仁义道德、礼议廉耻,对着人装出那一种正容厉色、岸然道貌的样子,暗地下新台之丑,敝笱之羞,呼蹴不辞。”-----钱钖宝
【附录】《诗经·邶风·新台》
原文: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译文】:
河上新台照眼明,河水溜溜满又平。只道嫁个称心汉,缩脖子虾蟆真恶心。
新台高高黄河边,黄河平平水接天。只道嫁个称心汉,癞皮疙瘩讨人嫌。
下网拿鱼落了空,拿个虾蟆在网中。只道嫁个称心汉,嫁着个缩脖子丑老公。

新台之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