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柏舟之誓 (bǎi zhōu zhī shì)
柏舟之节 (bǎi zhōu zhī jié)
【典故出处】出白《诗经·邶风·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
【成语释意】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亦作“柏舟之节”。
【朝歌渊源】邶在纣城朝歌以北,故称邶。邶、鄘、卫三国都是武王克商后所封较早的国家,后来,邶、鄘都被卫国吞并。所以这三国之“风”写的其实都是卫国之事。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卫世子共伯夫妇感情十分恩爱,曾经山盟海誓他们的爱情至死不变。后来共伯去世,其父母想要他妻子共姜改嫁。共姜坚决不答应,就做一首诗《柏舟》来证明他们的爱情,让其父母打消这个念头。
关于《柏舟》的题旨,大致有两种根本分歧:一说是妇人不得志于夫;一说是君子失意于君主。至于偶有一说,寡女守志不嫁,则纯为牵强。而实际上,这两种分歧,看起来好像是区别很大,但其实都有道理,用现在的话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妇人与夫是表,君子与君主则是里,二者从深层上讲是互为表里。无论是诗经还是楚辞,二者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以美人香草喻臣子君王。
诗中虽然是以一个不宠于丈夫的女子的口吻来诉说自己的遭际,但其内容所指并无一件事涉及家庭生活。或者说,她所倾诉的忧愁其实都是抽象的,而不是一般的弃妇诗或怨妇诗所常指的室家生活。
【引用示例】青松摧折,哀断女萝之心;丹节孤高,终守柏舟之誓。 唐·陈子昂《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张氏墓志铭》
【附录】《诗经·邶风·柏舟》原文: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译文】
漂浮柏木舟,漂流在河中。辗转更难眠,心底有忧愁。不是没有酒,四处茫茫游。
我心非明镜,凡事可包容。虽然有兄弟,不能贸然依。莽撞去诉说,恐怕遭怒斥。
我心非石头,不能任意移。我心非草席,可以自由卷。长幼尊卑在,岂敢废礼仪。
忧心愁乱深,恨被小人嫉。谗言遇得多,欺侮也不少。静心细思量,梦醒痛断肠。
日月的光辉,为何变昏黄。心中的忧愁,像未洗衣裳。静心来思量,恨飞去远方。

柏舟之誓